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精品】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精品】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學問集 人氣:3.12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創設情境,認識容量

1、初步感受,揭示課題

要求學生觀察一些飲料瓶、罐。

師:你知道這個飲料瓶(罐)原來裝了多少飲料嗎?

生一:我知道,雪碧瓶子裏裝了2.25升。

生二:有的牛奶盒子一升,有的225毫升。

生三:有的色拉油罐是4升,有的是8升

……

師:同學們答得都很好,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說說你看到的具體內容。

生:貼在瓶子上的商標寫的明明確確,容量是多少升或者是多少毫升。

師:對!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容量和升。

(相機揭示課題並板書:認識容量和升。)

2. 引導觀察比較:出示兩個大小明顯不同的玻璃杯

師:請同學們觀察兩個杯子,誰能說出哪個杯子裏盛的水多?

學生討論。

生一:1號杯子裏盛的水多。

生二:1號杯子盛的水多,就是容量大。

生三:2號杯子的水少,就是容量少。

師:確實如此,哪一個杯子能盛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體的物品我們稱它爲容器。

2. 引導操作比較:出示兩個大小相近的水壺

師:觀察這兩個水壺,你能看出哪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

生:這兩個水壺外表看起來一樣大。

師:那它們的容量是不是一樣大呢?用什麼辦法可以比較出哪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呢?

生:給兩個水壺都裝滿水,再分別倒入兩個一樣大的大杯子裏,看哪個杯子裏的水多,就說明哪個水壺的容量大。

師:如果只有這樣的兩個水壺,不借助於其它工具,可以辨別它們的容量大小嗎?

生:我是這樣想的,把第一個水壺裝滿水,往第二個水壺裏倒,如果沒倒滿,就說明第二個水壺的容量大;如果正好倒滿,那就是兩個水壺的容量一樣大;如果倒滿了後,第一個水壺裏的水還有的剩,就是第一個水壺的容量大。

師:這個方法真好,你說的真好。請你來演示一下。

學生邊演示邊講解。

師:同學們,這下你能看出哪個水壺容量大一些,哪個水壺容量小一些嗎?爲什麼呢?

生:裝的水多,就說明它容量大,演示比較後我就看明白了。

師:那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其它的容器嗎?舉例子並來比較一下它們容量的大小。

生一:我家中的電水壺比熱水瓶的容量大,因爲燒一電水壺的水可以裝兩熱水瓶。

生二:我家的浴缸和洗臉盆的容量大很多,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生三:我家吃飯的時候盛飯的是小碗,容量小;盛湯的是大碗,容量大。

……

師: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都說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 引導操作計量

讓學生觀察小組裏的水壺,指出各組的水壺同樣大小。

師:你知道這個水壺的的容量是多少嗎?你能用什麼辦法來說明這個水壺的容量?

啓發學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學生動手測量並交流計量的過程和結果。

生一:一壺水可以倒滿5個杯子。

生二:不對,是6杯。

生三:我們5杯半

師:同學們說的杯數都不太一樣。而同樣大的水壺,計算它容量的“杯數”爲什麼會不一樣呢?有什麼辦法可以使計量的結果相同呢?

生一:我們各組杯子不是一樣大,所以杯數有多有少。

生二:我們應該準備相同大小的杯子,這樣量出來的杯數就一樣多了。

師:容量的大小可以進行計量。爲了準確計量容量的大小,要用統一的容量單位。(板書:容量單位)

二、 感受容量單位“升”

1. 師:你見到的容量單位有哪些?

生齊:升和毫升。

師:升和毫升都是常見的容量單位,本節課我們先來認識升。(板書:升)

師:說說你看到的瓶、罐是盛放什麼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出示掛圖)

生一:第一個裝的醬油,容量是一升。最大的罐子裏裝的純淨水,容量是19升。

生二:色拉油和果汁的瓶子容量分別是4升和3升。

師: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升可以用符號“L”表示。(板書:升、L)

學生讀一讀。

2. 簡介“升”的歷史演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量器分爲合、升、鬥等,商鞅研製了標準量器銅方升,器壁刻銘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爲一升。不過那時單位量值每升可比現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後的兩千年一直沒有大的變化。1858年以後,英、法等國侵略中國,“加侖、品脫”等容量單位隨之傳入,我國的度量衡從此趨於混亂。新中國成立後,度量衡逐步規範起來。1959年6月,國務院把公制定爲國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爲容量單位從而確定下來。

三、 認識1升

1. 師:你知道1升有多少嗎?

小組交流一下。

師:要想科學地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的容量的工具。請學生觀察量杯。

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生一:我看到量杯上有數字1。

師追問:那你知道1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一:知道,表示容量是1升。

師:你知道得真多。

生2:我還看到在量筒和量杯上有一些線。

師:這些線就好像我們直尺上的刻度一樣,它們是測量工具的刻度。標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 請各小組同學量出正方體玻璃容器每條邊(棱)的長度。

生:長、寬、高都是1分米。

3. 引導:我們把這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邊說邊演示(注意指導學生看量杯的刻度)。

指出:實際上,裏面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容量是1升。

4. 體驗1升的多少。

師:1升的水可以裝滿幾杯呢?請同學們用平時飲水的杯子倒一倒,說一說大約這樣的幾杯就有1升?

生一:我的杯子大,兩杯就有1升了。

生二:我的要3杯多點呢!

……

師:研究發現,成人一天的飲水量爲1升~1.5升。少年兒童一般在1升左右。同學們要分多次飲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不然對身體不利!

四、 應用拓展

1. “幸運1升”。

(1)出示一些常見物品,讓學生判斷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單位的。

生:醋,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的瓶子容量大一些,是用升做單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分小組先觀察題中的插圖,說清圖意,再進行判斷。說說你還有什麼好辦法比較。

生一:把每個杯子都裝滿水,再分別倒進量杯裏量一下,不就清楚了。

生二:我用量杯把一升的水,分別往三個杯子裏倒,那個杯子裏的水最不滿,就是誰的容量大。

師:方法都不錯。讓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在每小組裏演示。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學生獨立觀察題中的插圖,弄清題意,再作判斷。組織交流時,要求簡要說明理由。

生一:第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第二個和第三個杯子的容量同樣大。

生二:這是因爲第一杯水先倒滿第二杯,看到第一個杯子裏還剩一些;再把倒滿的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看到第三杯正好倒滿。所以我得出:第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後兩個杯子的容量相等。

師:答得真好。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讓學生說說題中呈現的各是什麼容器,再要求估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並說出你的理由。

生:砂鍋和電水壺的容量比1升大。我是根據我的經驗得出的,而且我們已經用量筒測量出1升水有多少。

2. “快樂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以猜容量多少的遊戲進行。

3. “節約1升”。

畫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提問: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20分鐘就會流失1升水。一小時就浪費多少水?一天呢?

生計算並回答:20分鐘流失1升水,1小時等於60分鐘,1小時就是流失3升水,一天24小時,就是流失72升水。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

五、課下拓展

師:學習了這一課,我想同學們一定有了不同的收穫,老師希望你們課下留心觀察,看看你們家裏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單位的,記錄下來,並記下你從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咱們下節課一起交流。

《認識容量單位和升》課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容量單位和升》重在感受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從觀察入手,立足操作體驗,教師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容量單位、升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1、以生活問題爲紐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一切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讓每一個學生在“猜、倒、看、比、量”的實踐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建立表象,建構新知。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數學思考。

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本課,努力爲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提供小組合作學習材料,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主動探究,也學會了與人交流,效果很好。

3、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認爲:數學從生活中來,又要爲生活服務。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如“怎樣比較出哪個瓶子的容量大呢?你們都想到了什麼方法?”“你還知道哪些用毫升和升做單位的容器?”等等問題都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整個過程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嚴謹而不失情趣,輕鬆而不失深刻。

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網站規劃及站點建立》是選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資訊技術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網站規劃。這一章從增強學生的切身製作網頁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基礎的介紹網頁製作前應該先準備好的一些重要事項。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具備瀏覽網頁及認識網頁頁面的佈局元素、網頁版面佈局樣式的基本技巧,這節課可以說,是原有基礎上的一個再提高,也是開始自主創建網站的一個前提準備,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

二、教學目標

當前,資訊技術教學內容着重選取促進學生資訊素養的基礎內容進行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資訊技術這個基礎工具,培養學生利用這個工具進行其他學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目標

(1) 會如何規劃網站(欄目設定、版面設計);

(2) 掌握站點的建立方法,知道創建站點的作用;

(3) 會網頁編輯軟件frontpage20xx的啓動;

(4)懂得開啟和關閉站點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提高學生對網站製作流程的一個整體認識。

3.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創新、團結協作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作風、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2)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網站網頁製作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網站的整體規劃設計;

2、創建一個新的站點;

3、啓動frontpage20xx;

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課採用“教師演示----任務驅動----任務完成----效果評價----歸納彙總”的五步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五、學法指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學習成爲了學生的苦差事,不願學、不會學的情況比較普遍。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透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透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X。

六、教學過程(略)

七、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以理論學習爲主要部分,結合網站製作的前提注意事項,透過理論讓學生了解自己要創建網站或網頁的一個整體的流程、規劃,最終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說教學作用地位

《插入藝術字》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材資訊技術第三冊的內容,是四年級的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插入剪貼畫、圖片的方法,並能夠使用“圖片”工具欄上的按鈕調整圖片屬性的基礎上學習的,也爲今後學習表格的裝飾、幻燈片的製作等奠定基礎。

2、.說教學目標

《插入藝術字》是基礎性的知識,也是教材關於“插入圖片”知識鋪墊的延伸,要讓學生踏踏實實地學好。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生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熟悉藝術字工具欄中工具按鈕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自我探究、主動學習、自我創新的能力,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並能夠根據需要修改藝術字。

教學難點:使學生正確使用“藝術字”工具欄。

說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任務驅動法”,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探究——合作——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拓展操作,鞏固新知;課堂總結”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展示師生在課前蒐集的包含有藝術字的廣告畫,報紙標題,各種商品包裝。讓學生認識到藝術字的“美”,並提出學習任務。

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務一:出示任務,自己動手操作。

(1)開啟Word,單擊“插入”選單欄的“圖片”選單,單擊子選單中的“藝術字”。

(2)在“‘藝術字’庫”對話框中,選擇你喜歡的式樣,單擊“確定”按紐。

(3)在彈出的“編輯‘藝術字’文字”欄中,輸入你最喜歡或熟悉的詩句。

(4)選擇好字型和字號,單擊“確定”按紐。

透過以上操作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1、師:單擊‘視圖’選單欄中的工具欄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會發現工具欄中也可以進入“藝術字”的設計。

3、師:你還能找到另外的方法嗎?

4、學生自主操作並全班演示,教師適時指導並即時肯定成績。

任務二:修改藝術字

1、小組討論:在“藝術字”工具欄中還有哪些奇特的功能。

2、學生操作實踐。

3、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彙報,集體討論交流並修改自己的作品。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我利用提出任務,引導學生小組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

三、拓展操作,鞏固新知

1、請同學們開啟自己以前儲存的文檔,運用藝術字的功能修飾自己的作品。

2、展示作品並交流學習心得。

在這裏給學生一個熟悉的作文題目,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不僅培養了學生獲取資訊及寫作的能力,而且還激發學生創作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地愉快地創作。

四、課堂總結:

說說你這節課都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新的收穫,說出來和老師、同學們分享!

在這裏請學生自由說一說自己在本節課的收穫以及還存在的不足,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於查缺補露,完善本節課。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爲《人教版實驗課程小學三年級(下冊)》。爲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對新課程的編排體系作了一些瞭解,小數的認識是建立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和人民幣、常用長度單位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人民幣在一下年級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在二上年級學過,分米和分數的初步認識在三上年級學過),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釐米等常用單位的知識作爲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本單元認識小數都是結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長度單位出現,以便於學生聯繫實際來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有關小數的後續知識,在四下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

透過學習,我認爲作爲小數的初步認識,應注意把握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在本單元中,無論是認識小數,還是比較大小和加減法,都是結合分數、結合米尺、結合人民幣、長度單位來認識;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於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限於一位小數,且是結合元、角、分進行計算。

二、說教學思路:

本課在教學中,我透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小數資訊,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小數,併爲進一步探究小數的意義提供素材,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的慾望,使學生認識小數,知道小數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瞭解小數的念義,會讀寫小數,感受數學就是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識小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經歷豐富多采的數學學習活動,就是使學生透過親身實踐和自我體驗,獲得、理解和應用知識、技能,並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方面都得到發展。

三、說教法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爲單位、以米爲單位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4、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以元爲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爲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釐米的相互改寫

四、說教學流程:

(一)、引入小數

1、出示文具標價牌。

師:開學了,媽媽給小華買了一些文具:

書包 45。00元, 文具盒 12。80元, 圓珠筆 12元,圈筆刀 26元,

鉛筆 0。25元, 橡皮 1。50元, 筆記本 3元。

(在磁性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文具標價牌分成兩類:

圓珠筆12元 書包45。00元 鉛筆0。25元

圈筆刀 26元 文具盒12。80元 橡皮1。50元

日記本3元

左邊這組數12、26、3,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麼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三個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於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二)、認識小數(讀法)

1、探索小數的'讀法。(課件2)

小數裏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①、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

②、反饋,並板書。

③、問:小數怎麼讀?(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④、鞏固練習(課件3—6)

2、認識以元爲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元 角 分

45。 5 0 45元5角

10。 5 0 10元5角

0。 2 5 2角5分

1。 5 0 1元5角

3、填單位名稱。(課件7)

(1)、一本故事書的價格是:8。64元=8( )6( )4( )

(2)、跨欄運動員劉翔身高:1。93米=1( )9( )3( )

(三)、探索一位、兩位小數(寫法)

1、引出以米爲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2、鞏固對小數含義的認識。(課件8,作業1)

想一想:爲什麼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麼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3、引出以米爲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着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釐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釐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釐米呢?

4、探索小數的寫法。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課件9)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數點後面第一位數表示什麼?第二位呢?什麼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釐米,寫成小數是( )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爲30釐米也就是3分米)。

6、把自己的身高寫成小數是( )米。(課件10 作業3)

7、小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麼?

(2)、今天認識的小數與整數比較有什麼不同?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四)、課堂練習

1、給商品做價格標籤(課件11,作業2)

2、思考題(課件12)。

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 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

讓學生體會到數學 在實際生活中的有用之處

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重點:

1培養學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

1培養學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法

教具準備:幻燈片十張

預習提示

透過預習你能說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和基本步驟嗎?

教學過程:試一試

探究一

養牛場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約用飼料675千克,一月後又購進12只大牛和5只小牛,這時一天約用飼料940千克,飼養員李大叔估計每隻大牛一天約需飼料18-20千克,每隻小牛一天約需飼料7-8千克。你能透過計算檢驗他的估計?

分析:題中包含的基本等量關係式是 1——

2——

若設每隻大牛每天約用飼料x千克,每隻小牛每天約用飼料Y千克,根據等量關係可列方程組

解這個方程組可得

這就是說,每隻大牛每天約用飼料——千克,每隻小牛每天約用飼料——千克, 因此,飼養員李大叔對大牛的食量估計——

對小牛的食量估計——

檢測題

1 有大小兩種貨車,2輛大車與3輛小車一次可以運貨15.5噸,5輛大車與6輛小車一次可以運貨35噸.。求每輛大車與小車每次各運多少噸貨物?

2 買10支筆和15個筆記本需35元,買20支筆和40個筆記本需60元,問每隻筆和每個筆記本各多少錢?

探究2

據統計資料,甲 ,乙兩種 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之 比爲1:1.5,現要把一塊長200 米,寬100米的長方形土地分成兩小塊長方形土地分別種植這兩種 作物,怎樣劃分這塊土地,使甲 ,乙兩種 作物的總產量之 比爲3:4?﹙結果取整數﹚

分析:甲作物的總產量=甲作物的種植面積 單產量

乙作物的總產量=乙作物的種植面積 單產量

若設AE=x 米, BE= y米,則種植面積分別是——,——基本等 量關係——,——於是可得方程組{

解這個方程組可得{

過長方形土地長端約——米把這塊土地分成兩塊,較大的一塊種——,較小的一塊種——

檢測題

1 用白鐵皮作罐頭 盒,每張鐵皮可做盒身25個或盒底40個,一個盒身與兩個盒底配成一套罐頭 盒。現有36張鐵皮怎樣分配可使製成的盒身與盒底正好配套?

2現有10立方米木料 來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個或桌腿40個。一個桌面和4個桌腿配成一張桌子。怎樣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與桌腿正好配套?

課堂小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其關鍵是找準等量關係,列方程組。

作業

108頁 4,9

說課稿 篇6

說 課 材 料

本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爲導向,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改變了過去只重視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只關心學生的生理負荷,到現在的更注重沿着學生心理變化這條主線來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淡化技術,強調健身。改變過去的“教教材”爲現在的“用教材教”,變學科結構爲學習結構,加強了體育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提高體育教學的實用性,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改變過去學生的被動執行任務爲現在的主動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變教師“教”的要求爲學生“學”的需要。

一、說教材

依據《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安排了以腳內側傳接球爲主的遊戲(主教材)和嘗試性的小足球比賽。透過遊戲和比賽,使學生初步掌握腳內側傳接小足球的動作技術,提高學生踢小足球的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初三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他們的骨骼肌肉以及內臟器官的發育尚不完善,在安排搭配教材時應有計劃地讓上、下肢交替練習,所以這一單元我還安排了相對上肢運動比較多的內容爲副教材。如:上肢的投準和投遠練習、跳繩和軟式排球等。

球類是學生最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其活動特點是集體性和競爭性強,鍛鍊身體的綜合效果好。是樹立羣體意識,培養應變能力、團結合作精神,充分發揮集體力量,以及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的教學內容。初中的足球教學屬於第一層次,其教學要求是:採用遊戲的形勢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小足球的集體性,趣味性強的特點。在遊戲和比賽中學習和掌握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和技能,提高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使學生體驗參與的樂趣,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遊戲在初中體育中佔有重要位置,其內容豐富,形勢活潑,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深受學生喜愛。他對全面鍛鍊學生身體幫助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充分發展自我、表現自我及樹立羣體意識,發展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培養同伴間良好的關係以及團結合作、遵守紀律、活潑樂觀、勇於進取、敢於創新等優良品質都有重要的作用。

腳內側傳球動作重點:踢球腳的腳型和踢球部位

腳內側接球動作重點:判斷來球方向,並對準方向接球

二、說學生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三學生。這個年齡段是學生身體生長髮育時期,肌肉彈性較差,小肌肉羣比大肌肉羣發育較晚,他們的動作不夠準確,下肢動作靈活性、協調性較差思維能力逐漸加強。因此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天地,讓學生由觀察思考中得到啓示,得到鍛鍊。由於學生知識程度的深入和參加各種課外輔導班,大量的時間被主科所佔用,用來運動和娛樂的時間太少,因此他們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非常喜歡。加之這些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意志較爲脆弱,有時怕苦、怕髒、怕累,吃苦耐勞的精神還需培養和磨鍊。

九年級 足球說課,標籤:體育說課教案,初中體育說課教案,

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的自豪和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自信心強,有時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但他們還存在着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成功感,給學生帶來:學會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悅,獲勝了的開心和自豪,正確引導學生,弱化、扭轉不良的心理傾向。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興奮佔優勢,注意力不集中。對於恐懼時的情緒較能控制,情緒的表現多以言語或表情表示,極少的行爲來發泄,思維開始有抽象性現象,也具簡單的推理能力。他們團體意識逐漸加深,除對個人的競爭有興趣外,對團體競爭也發生濃厚興趣。開始注意教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對善惡觀念也有顯著的進步。

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學生向高年級過度的特點,力求體現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用新異的刺激和有趣的活動來和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控制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的節奏。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爲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氣氛,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益於個層次學生得到提高,讓學生更好的得到發展。

說課稿 篇7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爲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材處理及目標確定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爲後面學習除法作準備的,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分數除法的教學進度。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爲更好地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根據學生特點和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0除外)倒數的方法。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倒數的意義,必須抓住“互爲”這個關鍵詞,所以準確透徹地理解倒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0除外)倒數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不但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本節課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爲教學的輔助手段。

教法設計

這是一節概念教學課,爲了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激趣教學法。如:倒着說遊戲,出示的漢字、練習題、倒影圖片等,都具有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激發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投入學習,使學生變“苦學”爲“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2、自主探究法。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客易掌握其中的規律。”這裏所說的“發現”其實就是兒童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和體驗對數學知識進行的再創造。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進行“再創造”時,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並從中學到方法,品嚐到探索之趣、成功之樂。如教學倒數的意義時,透過學生先計算、觀察、歸納、總結,從而引出倒數的意義。理解倒數的意義時,讓學生先自己舉例說一說,再聯繫生活對“互爲”進行理解,形成共識。

學法指導

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是計算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推理、思考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學會合作和交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安排了多次自主交流活動:如“議一議”小數有無倒數,讓學生及時反饋獲得的數學資訊,實現資訊共享,提高學生對比、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程序的安排

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課堂真正成爲學生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我將教學過程分爲:

1、遊戲組織教學,滲透“倒數”。長期以來,一些學生對數字、甚至數學課的興趣越來越淡漠,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學與現實聯繫不夠緊密。但事實上,數學課應該是融於生活的,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索數學。基於這樣的思考,在講授新課時,我與同學一起做“倒着說”的遊戲,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2、談話引入,揭示課題。從漢字的結構特點,杏-呆,吳-吞之間變化規律,匯出數學中的“數”也存在“倒”的現象,從而引出課題—倒數。

3、觀察思考,探索發現。透過學生計算、觀察、交流,引導學生髮現倒數的意義,突破教學的難點。並透過課件演示,自主交流,總結出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點。

4、即時訓練,鞏固新知。在利用習題鞏固新知時,我透過“填一填”、“說一說”、“找一找”等有層次、有梯度、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學習內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個體參與率,充分體現了課堂練習的量、度、序。

5、全課小結、自主回顧。透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收穫,評價自己的表現,既回顧梳理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6、展示圖片,總結全課。利用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倒影”,既增強了學生對美的認識,又感受了現實中的“倒着的現象”。

TAG標籤:#彙編 #範文 #說課稿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