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篇

學問集 人氣:2.6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4篇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着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爲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裏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爲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着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裏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着鼓勵其他幼兒跟着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着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爲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啓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啓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裏,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匯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裏,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爲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透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着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佈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爲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2

一、選材來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麪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裏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爲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透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透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說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透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透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過程: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匯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1、匯入活動“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爲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裏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裏我爲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透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爲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五、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透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尋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甜甜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

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本活動是根據北京教材中心"愛護我自己"之活動一"保護小眼睛"所設計的延伸活動,透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重難點:

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並能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二、說教法

本次活動教師將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並運用遊戲、演示、提問、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生活環境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逃不過孩子敏銳的眼睛。活動中,幼兒透過看看、說說、玩玩,探索發現教師提供的錯覺遊戲材料,感受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索的慾望。

四、說活動程序

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護方法。本次活動將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來組成

第一環節:

即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第二環節:

教師將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爲幼兒變魔術,在"變、變、變"的神祕氣氛中,快速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這時我適時引導並提問: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呢?(引出眼睛),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我們的眼睛都有什麼用呢?你的眼睛看到過什麼?此環節重在使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第三環節:

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幼兒看到的現象,向幼兒提出疑問,順利向下一環節過渡,"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到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教師適時出示圖片)以疑問的語氣發問:這幅圖片上有兩組圓,這兩組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這時,孩子可能說一個大,一個小,我就採取比比看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喔!原來兩個圓是一樣大的,這時,教師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幼兒,這就是眼睛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眼睛看到的錯覺。接着我繼續請幼兒觀察花瓶圖片和轉筒,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繼續體會錯覺現象。這時,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會看錯嗎?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操作、探索、發現。

第四環節:

探索、發現。我是這樣引導的,"眼睛還會變魔術呢?老師準備了許多有趣的玩具,請小朋友動手玩一玩,用你的小眼睛去仔細觀察看看會發現什麼?教師逐一介紹操作材料,然後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發現。之後,我請幼兒悄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大家一起來談談自己的發現,共享錯覺遊戲帶來的快樂,體會眼睛看到的奇妙感覺--錯覺。生活中也有許多錯覺現象,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感受,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接着,我請幼兒欣賞生活中有關錯覺現象的錄象,並和幼兒進行交流。

活動的結束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結束語的:"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錯覺現象,讓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在輕鬆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愉快離開活動室,滿懷一雙雙探索、求知的眼睛去發現、尋找現實生活中的錯覺現象。活動以開放性的談話,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中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用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選擇了《長方形的特徵》這個內容。在瞭解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繼續學習長方形的特徵,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自主發現長方形的特徵。

2、目標分析

透過對教材以及這個年齡段幼兒認知能力的瞭解,我反這節課的活動目標定爲:

(1)、培養幼兒對圖形進行比較的興趣。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長方形的物體。

(3)、認識長方形,知道名稱和基本特徵,能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二、說教法和說法

情景引入法:課的開始,透過“老朋友”正方形的角色扮演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期望。

觀察法:透過與正方形的觀察比較,幼兒得出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自主探索法:幼兒在已有長方形的初步認識基礎上,透過提供操作材料,體驗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三、說過程

1、活動匯入:

課的開始,透過“老朋友”正方形的角色扮演引入課題,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透過與正方形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從而讓幼兒得出長方形的形狀特徵。

3、遊戲鞏固。

TAG標籤:#幼兒園 #說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