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實用】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

【實用】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

學問集 人氣:2.85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語文說課稿集錦九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地位: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語文第二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朋友”爲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同學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於此,着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精神和語氣,並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裏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慣。第7自然段點出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規範》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和本班同學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同學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理解想象“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小魚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兩處發散同學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學習課文培養同學禮貌熱情、樂於助人的美德。

依據:同學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同學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作爲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規範》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置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爲培養同學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同學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爲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和依據:基於本班同學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掌握欠佳,以和同學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同學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和依據:同學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着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爲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同學,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爲本課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設計:

爲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同學主動參與,激發同學的興趣,使同學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同學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同學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同學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說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同學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讓同學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同學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扮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學習興趣,發展想象和創新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 情境匯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的主體課文,爲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要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同學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同學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遊戲,然後透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同學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同學年齡以和認知特點,讓同學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後都知道些什麼?目的是讓同學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同學質疑問題的能力,同時將語言資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爲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局部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 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同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透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扮演讀等多種方式,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力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相互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悅。培養了同學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競賽競爭的意識。這節低年級的語文課雖然不是地道的識字課,但低年級教學仍然是識字,因而我原則上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字的形、義學習,同時把識字也有機融合在情感悟之中,融合在讀中,以讀代講,品詞品句品讀,以多種形式的讀去充沛調動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去感性、去理解字詞,並利用真實和模擬的情境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打招呼”、“連連”“好奇”和“黃昏”的理解,從而使同學體會到友情的習貴。

2、課中休息。

在同學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爲一體。藉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獲契機,讓小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身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脫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同學體驗以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係強加於同學。藉此,巧妙地佈置了發散思維的訓練。爲同學營造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同學幫小魚想想還有什麼方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說話。

在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後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說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同學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說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充沛開掘同學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火熱的創新熱情。在充溢發明性的活動中,同學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潛能得以發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融入語言訓練之中,使同學在情感態度上,又一次得到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勝利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勝利的動力,爲此在學完課文後本課又佈置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人化整合,進行再創新,使每個同學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勝利,享受勝利的愉悅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同學的個性,培養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爲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穫等。企圖在同學質疑的過程中,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同學閱讀,目的在於把語文的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使同學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五、說板書

本課我採用圖文結合式板書,先擺好荷葉狀生字卡片簡筆畫畫出池塘,從而引導同學理解有水的地方是“池”,水四周是土圍成的是“塘”。接着請出池塘裏的一對好朋友青蛙和小魚,透過送青蛙和小魚回到池塘媽媽的家,使同學自身發現青蛙是兩棲動物,學文後讓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即青蛙在池塘邊給朋友小魚講故事“板書”講故事。這種板書的特點是直觀形象,能夠吸引同學的注意力,符合低年級同學的認知特點,協助同學將識字、學文、說話、悟情,有機融合在一起,構成微型教學設計。

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兒童詩歌,本文內容包括一幅圖、三句話,詩句優美,富於想象,充滿童趣。作者透過豐富的想象展現了晴朗的夜空,一個小朋友坐在小船似的月亮上觀賞夜空的美麗景象。教學這篇課文要抓住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詩歌的興趣,又要挖掘出詩歌美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審美的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本課要求學會四個詞語、六個生字、兩個偏旁,教材這樣安排,體現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一指導思

想,使學生理解了字和詞、詞和句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2、教學要求:

認知要求:學會9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認識兩個偏旁,會認4個字。

技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學唱《小小的船》這首歌。

情感要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又因爲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詩文內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理解詩句展開想象作爲教學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說教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圖畫、音樂、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展開想象的空間,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教具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學法】

本課要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的學法是誦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課詩句優美,讀來朗朗上口,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加深對美的感受,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首先板書:一個船字。然後告訴學生:這是一個船字,它是要求會認的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說說準備用什麼方法記住字音。接着讓學生說說見過什麼樣的船?這樣使識字和生活聯繫起來,學生學會了字音,初步認識了字形,理解了字意。

接着又板書:小小的。告訴學生小小的船是說這個船很小且很可愛。本課小小的船指的是什麼樣的船呢?我運用多媒體出示畫面:晴朗的夜空滿天繁星,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引導學生說出:彎彎的月亮船。

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圖畫,運用多媒體展示,範讀課文,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了閱讀本課的興趣。

二、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我準備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1、初讀階段:讀通課文句,整體感知文。

在閱讀教學中初讀課文就是識字的第一步,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滲透字形字義。

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有幾句話。

然後透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課文,注意課後生字的讀音,動手圈出本課生字。朗讀是一種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多讀多練才能習得,讓學生動手畫生字,就是在初讀課文的同時,滲透了字形字義。

最後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包括兩方面:一是生字的讀,二是全文的朗讀情況。

2、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

今天,我準備說在教《小小的船》這課時,我是這樣進行重、難點教學的。這一過程主要在我的教學程序第二個環節: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中的第二個階段: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中進行。

我準備採用以讀爲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出重點;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的:請同學們再讀這三句話,想象這三句話的意思,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如果不懂哪個字或哪個詞,在旁邊做上記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理解、去表達,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導課堂而不主占課堂。

3、討論: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爲什麼?時,讓學生充分發表感受。

可能有學生喜歡第一句: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相機出示課件:星空、彎彎的月亮。)爲什麼喜歡?學生可能會說出:這彎彎的月兒就像一隻小小的船,月亮很美。真好!(隨機讓船和月兒重疊)並告訴學生彎彎的是個疊音詞,結合課題小小的指很小,在這兒彎彎的是什麼意思呢?讓學生先比較彎的月兒

和彎彎的月兒,透過誦讀對比,看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感到彎彎比彎更彎些,程度加深。再讓學生誦讀比較:很彎的月兒和:彎彎的月兒有什麼不同。從而使學生知道彎彎更可愛些,帶有喜愛的意思。並相繼指導:第二個彎讀的時候要輕一點,要讀出美感。除了彎彎的月兒還可以說什麼。在這裏把課後第三題的訓練滲透其中。其它三組疊詞用相同的方法體會。

也可能有的學生喜歡第二句:小小的船兩頭尖。

畫面出示月亮和小船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對比它們的形狀引導學生說出:小船的兩頭是尖尖的,月亮的兩頭也是尖尖的,他們很相象。

重點是第三句的理解: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點,又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學生的想象力是有差異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學可能理解不了我在小小的船裏坐,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大好機會。

4、對於想象力豐富的同學來說,這句詩有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時我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再創設情境:晴朗的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擡頭看天空,藍藍的天上有閃閃的星星,那彎彎的月兒就像只小小的船,我們坐上了月亮船,小船在星空中穿來穿去,看到了什麼景象

在教師富於感情的啓發下,激活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情趣盎然的談起自己坐在小小的船裏看到的景色。這時引導學生用我看見。這個句式說話。這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謂水到渠成了。燦爛的羣星,奇幻的雲海,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還可能會談到火星上的生物,人造衛星等等,進軍宇宙的理想種子,也許就在此時此地萌發了。透過想象,擴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詩的形象顯得更加鮮活,詩的意境更加開闊,而感情也隨之飛馳,昇華。起到了分析講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順利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5、品讀階段:品讀詩文句,培養語情感。

詩是美的,兒童詩的語言美,必須透過各種方法的讀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朗讀直至背誦。

⑴引讀。

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有效的朗讀方法是引讀,在這裏引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採用邏輯引讀法,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領讀過程中,保留了節奏美,仍保留着學生如坐在搖晃的月兒小船在星空中穿行的景象,使孩子意飛神馳,受到強烈的美的薰陶。

⑵美讀。

美讀是一種欣賞性的讀,要求以聲傳情。把美讀放在引讀之後,是因一年級小學生朗讀水平的需要,在範讀、引讀的基礎上進行美讀降低了難度,同時教師要加以引導,避免個別學生出現唱讀現象。

⑶演讀──唱遊。

本文是詩歌,韻律優美,課後第四題要求學唱《小小的船》這首歌,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伴着音樂邊舞邊讀、邊舞邊唱。這樣學生就不只囿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完成課後第四題學唱《小小的船》的要求。

這一個環節,透過以讀代講、讀中促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分析講解,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真正體現了修正版大綱的精神: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巧識字形,樂趣橫生,學會生字

在初讀、細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還是一種輪廓現象,尤其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對字形的分析必不可少,爲了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激勵學生結合字形字義,巧識巧記:

語文說課稿 篇3

小小房子圓又圓,裏面裝着紅珠寶,珠寶好看不能戴,吃到嘴裏酸又甜,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各位評委老師,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S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石榴笑了》。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學生情況、教學教法、教學程序四個方面爲大家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內容

《石榴笑了》是S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多美好,世界真奇妙”,意在激勵學生“快快樂樂的生活,認認真真的思考”。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世界和經驗世界,透過學習本課,讓學生明白石榴石在秋天成熟的。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分爲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隨文識字,讀通順課文,在此基礎上,我將第二課時的`目標確定爲:

1、遊戲鞏固生字,會正確書寫田字格內的三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要求一字一句讀正確,培養認真讀書的良好習慣;

3、圖文結合,體會“石榴笑了”的含義,明白石榴到了秋天纔會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

低年級教學以識字爲重點,所以我將本科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正確書寫生字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理解石榴爲什麼笑了作爲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年齡小,有效注意的時間短,知識儲備少,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因此,我多采用直觀的教學媒體,讓學生對石榴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喚起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三、說教學教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以淺顯的語言,直觀的媒體圖片入手,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情景教學、變式教學、激勵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同時,以讀爲本,運用多種學法,透過自讀、自評、師生比賽度、小組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用提問貫穿課堂,啓發學生思考,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後用遷移運用的方式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鍊。

四、說教學程序

(一)遊戲匯入,複習生字

1、出示生字,讓學生開火車認讀;

2、找朋友,讓學生將卡片上的生字拼讀成課文中的詞,小組比賽,看哪一組找的正確、迅速。

這個環節以遊戲匯入,爲學生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小組比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在課堂初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感悟課文,指導朗讀

齊讀課題,說說知道了什麼?讓學生相互笑一笑,並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會笑,體會笑是人的表情。接着提問:石榴會笑嗎?石榴在什麼時候笑呢?課文爲什麼要這樣說呢?以笑爲切入點,直奔主題。教學中,以讀爲本,以品爲主,緊扣笑字,帶着學生層層深入。

首先是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出示掛滿石榴的圖片,理解“掛滿”的意思,進行朗讀指導,“掛滿”獨處喜悅之情。我提問“看着這紅彤彤的大石榴,你想說什麼?”引導學生學會說心裏話,再提出問題“這麼石榴,什麼時候纔可以吃呢?王力力也是這樣想的,誰來把***話讀一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力力看到滿樹紅彤彤的石榴時可愛、想吃的心情。

其次是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先自由讀,找出力力爲了讓石榴笑用了哪些辦法。接着用各種方式再讀,男女分開讀、師生比賽讀、表演讀,表現出力力當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失落的心情。

最後學習第三自然段,我提問“力力使出了這麼多辦法,可石榴還是不笑,他可着急了,有一位好心的婆婆幫助了他,你們知道是誰嗎?”出示課件讓學生看風婆婆是怎樣幫助力力的,同時範讀第三自然段。接着,出示石榴笑了的圖片,讓學生觀察石榴的形狀、顏色,跟上一張圖片有什麼不同,同桌說一說,然後指明回答。然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石榴笑了的描寫“樹上的石榴慢慢地咧開嘴,露出牙齒,笑了。”此時點出本課的難點,石榴笑了的意思就是石榴成熟了,學生自然就明白了石榴笑了的祕密。再齊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本課的難點。最後,引導學生小結,因爲秋天來了,石榴成熟了,所以石榴笑了,使學生清晰明瞭。

(三)拓展思維,放飛思想

秋天來了,還有哪些植物成熟了呢?課件展示,學生看圖說話。

仿寫:秋風一吹,蘋果就( );穀穗就( )

最後提示:我們看到的,都是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再指出,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水果蔬菜的成熟期已經不受時間限制了,冬天我們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激發學生對生活和科學的熱愛。

(四)作業設計

1、田字格生字每個字五字五音兩詞,寫筆順

2、仿寫詞語:慢慢地

3、把課文朗讀給家長聽

(五)板書設計

石榴笑了

唱歌----不笑

跳舞----不笑

講笑話----不笑

秋風“呼呼”吹----笑了(成熟了)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裏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記敘了兩個小孩爭辯太陽何時離人近、何時離人遠的問題,各執一詞,連聖人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斷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探究精神,也說明世間萬物有着無窮無盡的知識,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法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學過一些文言文,但積累不夠,所以單獨的理解一篇課文還存在困難,並且覺得難,所以存在不喜歡學文言文的情緒。所以事先先讓同學讀熟該篇文章,並質疑。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透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三、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爲教學主線,學生質疑來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四、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文章,因此我是這樣設計我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故、及、湯、孰”等詞的含義。

3、學習古人爲認識自然、探究真理而大膽質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匯入:引課激疑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辯”字入手,教師故意寫錯字,從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學習此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朗讀課文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透過傾聽了解古文的朗讀節奏。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讀懂文意

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有問題質疑,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透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文意。

(四)理解主題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

(五)總結方法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總結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自主學習,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給父母聽一聽這故事,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要點:

海的象徵意義及詩人由止抒發的思想感情

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生動形象的語言領略異國情趣

理解作者行文思路,如何圍繞中心行文。

學法指導

利用學生熟悉的有關分別的場面引導學生對詩歌結構的把握透過指導誦讀,品味詩中透出的思想

教學步驟:

1、介紹背景知識:明確: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俄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和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稱他爲“俄國文學之祖”、“大的俄國人民詩人。”

12歲入皇村學校學習,就從事抒情詩歌創作。在《自由頌》中就顯示了他對專制的仇恨和對自由的追求:你專制獨裁的暴君/我憎恨你,憎恨你的寶座/我以我嚴峻和歡樂的眼光/看待你的覆滅,你兒孫的滅亡。由此,被沙皇政府流放南俄即南高加索。在這裏度過了四年的放逐生活。1824年又第二次放逐,過上了幽禁的生活。這期間寫下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透露出詩人在困境中仍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趣。這一詩歌成了許多青年人的座右銘,激勵了幾代人。在沙俄政府的對詩人懷柔與高壓兩手統治下,於是1837年2月10日逝世。他戰鬥的一生可用他逝世前一年作的《紀念碑》作一個很好的總結:

我之所以能永遠爲人民敬愛/是因爲我曾用詩歌/喚醒人民善良的感情/在這殘酷的世紀/我歌頌過自由/並且,還爲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祈求過同情我爲自己建造了一個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紀念碑……/我的名聲將傳遍整個俄羅斯大地/它現存的一切語言,都會說我的名字。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詩人的代全作,塑造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致大海》寫於詩人第二次流放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岩石上,面對表達式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想起葬身於大海的英雄……懷古傷今,思緒萬千,他的心像大海一樣深沉、激盪。情不自禁寫下這首詩篇。

2、題目解說

致大海:明確:致爲給予,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情意。還有致別的之意,是對大海表達自己的情意,也是作別大海。大海成了詩人意象中的朋友。

關於告別的詩歌學了不少,可用學生熟悉的告別詩作導課。

3、內容講解:自古以來關於告別的詩歌很多。與友人分別的場面一般分三個步驟,或叫做分別三步曲,長亭送別——觸景生情,渲染離愁別緒——銘記友人。下面就詩歌的內容照應分別三步曲:(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詩歌的結構,進而更好地把握詩歌的內容。)

1)、投示多媒體,展示“長亭送別”畫面或“勸君更盡一杯酒”或“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畫面。這是分別時友人“執手相看淚眼的情境,學生可以入情入理地去感受或說出這種畫面,然後回到教材中去,要求學生看課文,找出課文中,詩人對大海老朋友的分別的第一步。至此學生很容易找到詩中第1、2兩節爲分別前奏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2)、中間詩節較多,採用跳過去的方式,進行詩歌最後一部分的把握。即要求學生

思考:最後時間不等人,真的要分別了,那種依依不捨的、難捨難分的情誼最後化

何種形式?學生答案會集中到這一點:銘記老朋友。如此要求學生從詩歌最後一節往上看:學生很容易確定最後兩面三刀節爲詩歌分別的第三步:

哦,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明確:銘記大海的誓言(實質爲不管身處何境,都要爲自由而戰心中裝有自由的火焰)

3)、中間部分,就是詩歌中分別朋友的第二步:觸景生情引發許多對往事的回憶和聯想,加重了離愁別緒,也細膩地展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這部分有明顯的行文結構特徵。

引導:我們與友人分別時也會觸景生情,想到很多與之相關的人和事。詩人面朝大海老朋友作別,也情不自禁地想了很多:

展示大海的美(3—7):是對大海自然景物的集中描寫,這種明滅變幻、開闔起伏的動勢,表現出能夠吞噬一切的威力,可看作是一幅讚美俄羅斯人民的力量的圖畫。抒發詩人對大大海的讚美和眷戀的情感,再一次示大海自由奔放的特徵。

想到與大海相關的人物(8—13):自然想到具有大海精神的、爲自由而戰的、作者崇敬的歷史人物,即對人文景觀的描寫:他們爲自由而戰,爲自由而獻身。其實,這就是詩人普希金畢生的追求。

4)、結構框架,整體把握: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噎咽→觸景生情的回憶與聯想(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決心(心中有大海)

致大海:詩人告別大海大海引發詩人的回憶與聯想銘記大海,以此激勵自已自由奮鬥不息

作者要告別大海到最後心中裝着大海,告別的是有形的大海,帶走的是無形的大海(即帶走大海的精神內涵:自由奔放。意味着不管身處何境,不管如何絕望,追求自由的心不會變)。實質上作者也是要學歷史上爲自由而戰的人,即是對爲自由而戰人物景仰和弔唁,也是繼續他們未竟事業的宣言。在專制黑暗社會有如此進步的表年,這是民族的大幸。

練習訓練

說說本詩的主題,想想中外詩歌的異同點,議議大海的形象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短文三篇》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衝擊的力量。它們告訴學生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要學會思想,學會平等、合作和承擔責任,它有助於學生提高生命質量。同時,三篇短文質樸而富含哲理的語言和以小見大、比喻、對比等技巧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鑑。

二、說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論,爲了維繫良好的教育生態,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在課堂上真正實現“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理念,我採用“三段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三段自主學習模式”,即課前自學、課中展示、課後反思三段。這種學習模式最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三、說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預設

《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定教”。學生自學後,根據對文字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我們共同討論,師生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說出關鍵句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摘抄散發思想華彩的語句,品味文章樸實富含哲理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文章豐富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提高個人素養。

學生跟老師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將以往的“要我學什麼”變成現在的“我要學什麼”。

我們還確定學習重點: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學習難點:能說出文章關鍵句的內涵。預設用1課時完成學習目標。

四、說學習過程

爲完成學習目標,我引導如下:

第一段:課前自學。

學生利用課前30分鐘左右時間自學,自學內容是教師編制發放的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學生自學基本上能弄懂導學案中50%的問題;餘下的對學,即“找學習對子”或小組成員,對餘下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餘下的30%屬疑難問題,留待課上展示時師生共同解決。

魏書生說:“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爲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其實課前自學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充分地預習,能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慾望,爲課堂展示做好準備。

第二段:高效課堂課中展示。

(這是我們課改後的教室——學生分組對坐,各組都有自己的學習領地,小黑板環繞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組進行課中展示。高效課堂學習小組評價表,方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及時評價。現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爲課中展示的焦點。)

課前8分鐘,我讓課代表分配好導學案中的學習任務,各小組長抽籤明確要展示的內容,組員則抓緊時間板書。上課鈴響後,老師帶領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後,緊接着用5分鐘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讓展示的同學打好腹稿準備發言,二是讓其他同學討論本組答案,並看其他小組的板書,看有沒有需要補充、質疑、對抗的內容。這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心環節——“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集中體現。交流結束後,學生開始分組展示,進行學習。

本課的具體學習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我設定爲整體把握。主要是看看學生預習得怎麼樣。我設計問題如下:想想編者爲什麼以這樣的順序編排三篇短文,它們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抽到籤的小組展示的答案是:“這三篇短文是遞進關係,《熱愛生命》提出問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問大家有什麼疑問嗎?”

這時有其他的小組提出觀點:“我們認爲是總分關係。第一篇總寫,後兩篇分寫。”

看到兩個小組都沒抓住要點,我就提醒:“我設定這道題,是想讓你們‘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問三篇短文的內在聯繫,暗問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圍繞主旨來回答這道題呢?”有學生回答:《熱愛生命》提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命題,要我們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於死亡也不會覺得煩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闡述了具體做法,告訴我們人本身很脆弱,偉大之處在於能思想,人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人們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兒園裏就學過的最基本的規則,如講究衛生、注意營養、要觀察生活、要與人和諧相處等等。接下來,我用課件顯示三篇短文的聯繫和主旨,讓學生能整體把握文字。這是本課的重點。

第二環節,我設定爲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雋永,常讀常新,我把她們奉爲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學生能和我產生共鳴。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深入文字,找出自己深刻領悟了的句子,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展示組的同學站在該組黑板前,“下面由我爲大家展示,我們組選擇的句子是《熱愛生命》裏的‘生之本質在於死’,我們認爲人作爲個體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極短暫、極有限的,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終極歸宿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該學生談句子內涵沒能緊扣文字,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迴歸文字,學生可以用《熱愛生命》的最後幾句話“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來闡釋怎樣珍惜生命。同時,我引用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這一段,引導學生弄懂這個句子的意思,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好好地幸福生活。

其他組的同學也踊躍選擇句子談體會,爲本組加分。有同學選擇了《熱愛生命》中“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這句話,他說,當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到操場上清澈的露珠和草叢中有“二蟲鬥”時,他都會覺得生活無限美好。這時我點撥一句,“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週遭事物,就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爲第四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透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透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爲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透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

二、 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爲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爲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透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說明]示範分析是根據校情來決定的。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定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透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三課時(因爲鄉下學生語文的底子薄)

三、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着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着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爲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說明]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爲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並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二)聽錄音、學生靜聽,透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透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說:“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透過眼睛發現爲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爲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爲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

[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爲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爲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纔出示。

1爲什麼用兩個“盼望着”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爲什麼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 描寫花,爲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爲什麼要這樣寫春雨呢?

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應該怎樣理解 ?

6文章的結尾爲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啓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透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課那樣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鄉下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爲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說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透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爲初一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透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爲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說課後記:

寫完本說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爲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爲,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板書設計: 說明

昐春 春草圖

春花圖

春贊春 春風圖

春雨圖

繪春 迎春圖

此示意圖在教學第一課時教師總結完成。

宏觀勾勒: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結束。

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下午)好!

我是()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 》。

說教材:

《 》魯教版_____年級_____第_____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_____方面的主題單元,在整個教材體系承擔着培養______重要任務。《 》是本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文章透過__________表現了__________.課文充分運用了______________等手法描寫_______,生動細膩,讀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是一篇學習寫景(寫人,記事)的好文章。

說目標(兼說課標):

依據教材的地位與特點,結合新課標要求,我將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認讀課文中的______個生字,會寫_____個生字;能夠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______"等_____個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教材中指定的段落),豐富語言積累。

3、能夠抓住重點段落和關鍵詞句體會文中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或故事寓意、或人物特點),培養學生紮實讀書的好習慣。

4、激發學生________的思想情感,

說重難點:

依據教材編寫意圖,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在認真落實三維目標的同時,着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__________(景色的優美、或人物特點、故事文章含義等),加深課文理解,強化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由於______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所限,學生對___________有的理解會有一定難度,爲此,教學中我將適時多媒體手段,使_____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生動理解________.

說教法策略:

依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重點,我將採用如下教法策略,促進預定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是大膽採用以讀代講策略。教學中將自始至終堅持以讀爲本,堅持精講多讀,達到以讀促悟,重要的段落達到熟讀成誦,進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是採用以寫促讀策略。教學中我將堅持讀寫結合,發掘教材的創作點,巧妙設計片斷練習,激發學生的創造相像,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創造表達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讀寫一體。

說教學過程:

爲了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將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部分是認知的基本規律,從整體感知到精讀理解是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_____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此,我將充分藉助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實現快速感知,達到省時高效,同時促進學生自覺能力不斷提高。上課伊始,我將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然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首先提問:透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圍繞題目主要寫了哪幾方面(或哪幾件事情)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隨着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___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一個觸及文章思想內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人物(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藉助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初步感受人物(事物)的_________,並隨機板書中心詞_______.在這一環節當中,對文章的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課文的發展脈絡,對文章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有了初步的感受,這就爲下階段的精讀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着我將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本課中的生字詞語,並充分運用拼音識字法、對比識字法、謎語識、查字典識字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自主識字,落實識字目標。識字之後,我將着重指導正確書寫_______字,透過觀察、示範,提醒他們特別注意寫好——字的______部分。

二、部分精讀,深入理解。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抓住_______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深入體會文中含着的思想感情,並透過感情誦讀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精讀部分的教學我將這樣展開:

1、標一標:讓學生快速瀏覽這一段,把其中最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詞句標出來,爲後面仔細品讀體會奠定基礎。

2、品一品:標出重點的詞句之後,啓發學生仔細品味一下,這些地方爲什麼讓你感動(或爲什麼給你的印象特別深),讓他們靜心想一想,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人物(事物)的什麼特點。

3、講一講:語文課標明確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閱讀表達,促進學生讀書感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和諧發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着力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課程標準同時強調閱讀教學要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讀書,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將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點撥,形成正確的理解方法。

4、讀一讀:這裏的讀主要是賞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也是課標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抓住重點詞句暢談感受之後,我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由讀書,自主探究。

現代課程理念認爲,閱讀教學應當立足於學習讀書方法,培養讀書能力,激發讀書興趣,促進人的終生髮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前面引領學習一個重點段落就是爲了"授之以漁",因此接下來我將實現開放性閱讀策略。課文中表現人物(事物)______的細節還有很多,我將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書,自主體會,提高課堂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評一評、議一議的方法開展學習,讓他們給一些重點語句加上簡單的評註,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透過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並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反思提煉,總結昇華。

閱讀教學應當提倡一課一得,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紮實提高。在部分精讀、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我將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思提煉、總結昇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深入一層。我將聯繫課文的結尾(或中心句,或補充資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____________?透過思考回答進一步把握人物的本質特點,進一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或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或懂得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五、自由朗讀,享受課文。

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也是讀書。只有多讀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感受語文的快樂。因此,教學的第五個環節我將安排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在朗讀中盡情享受文中的語言美、情境美及人物的思想美,並從中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我還將鼓勵學生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課後指定的段落),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六、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教學的最後一個階段,我將給學生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是基礎性練習,主要促進學生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另一個是拓展應用性練習,主要是緊密聯繫課文內容搞一個小練筆。這一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________________.透過這個小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而且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使閱讀與寫作融爲一體。

說設計反思:

各位評委老師,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了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課程理念,突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牢固堅持以讀爲本,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提高,整個教學過程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預期能夠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背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說生活是一首韻味無窮的抒情詩,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聲情並茂的吟誦;如果說生活是一篇雋永秀麗的散文,那麼語文就是對生活詳實生動的鑑賞。語文新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背影》這篇課文,鮮明的體現了這一特點。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透過“背影”寫出了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相愛相憐的情感,文章語言平實質樸,情感濃烈,充滿着濃郁的人文關懷。此文在教材中編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

A、本單元是以“愛”爲主題的寫人記敘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不僅成爲學生繼續瞭解敘事作品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對處於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八年級學生情感的洗禮。

B、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

C、本文還是本單元綜合性學習“讓世界充滿愛”的鋪墊之作。

2、教學目標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爲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兼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目標的基礎上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爲: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感受文章情感;

②、創設優良的教學情景;透過自主學習,理解文章主題。

③、體驗父愛的偉大無私,提升自我情感。

3、教學重點

理解關鍵語段的含義,體會對父親背影描寫所滲透的情感。

4、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情感,體味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所滲透的人間至情。

二、學情分析

鎮鄉初中的學生特別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由於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爲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而這篇文章反映的是成年人並且是三十年代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爲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很難讓這些沐浴在陽光下的中學生真正的領會。

三、資源的分析和採用

1、遠教資源的來源

《遠程教育資源庫》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它把教學時可能用到的資源儘可能地集在一起,爲我們的備課、上課及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學效率。《背影》這一課的教學輔助資源就是從遠教資源中的媒體資源、習題精選、擴展資料"中篩選的。

2、資源及設備的選擇,應用依據

遠程教育IP資源共有三種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其適用價值。根據《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及學情分析,在教學時,我運用模式二作爲教學輔助手段。模式二是以遠程接收設備爲依託,可以上連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IP資源運用模式。因爲在這一課中模式二給我們提供的媒體資源有利於很好地創設教學情景,輕鬆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便於激發學生情感,輕鬆愉悅地解讀文字。

3、設備,資源,課程的整合

遠程教育資源,是有效實施新課標理念的平臺,爲了達到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在上《背影》這一課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對現有的設備、資源進行篩選與整合:首先將資源庫中的資源事先下載到電腦之中,然後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選取教學課件1爲主,以課件2爲輔,4斷剪輯,同時還從擴展資料、習題精選中挑選了部分資源,利用電腦這個平臺,用powerpiont這個軟件適當進行整合,結合課本資源輕鬆有效地教學。

4、應用規律及應用效果

遠教IP資源運用有三個層次:一是照搬着用,二是整合運用,三是創造地用。專家們多次強調“原汁原味運用資源”,明確提出“拿來主義”,不要“太多創新” 。“原汁原味運用”並不是所有資源逐一播放,我藉助模式二教學《背影》這一課時,就是從衆多IP資源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最適合班上孩子特點的資源,再經過適當組裝後進入課堂。整合後的影像資源有聲有色,課件動靜結合,給學生營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四、教法設想

語文教學要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要讓學生在活生生的文學作品形象中去體驗。利用整合後的資源,教學時以文字對話法爲主,同時輔以整體閱讀訓練法、情景教學法、範讀法、總結歸納法進行教學。

五、學法探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材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性化行爲。” 因此要改變教師一場鑼鼓打到底的做法。對於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和諧課堂的最根本途徑。因此,在本課我藉助整合後的資源引導學生以自主閱讀法爲主、以朗讀法、圈點批註法、問題探討法、比較閱讀法等學習方式爲輔學習本文,同時注重以下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1、藉助各種資源,自主解讀文字。

2、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3、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分爲五個環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整體感知,走進文字,-研讀賞析,深入文字,-探究學習,昇華文字。

教學時間兩課時,我想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設計。

(一)、激發情感,走近課題

出示問題,匯入: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繫,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

(二)、創設情景,走近作家作品

播放介紹朱自清散文及作品的剪輯,同時出示課件簡介作家作品及創作背景。

(該環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從而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間的距離,爲平等對話創造條件。)

(三)、整體感知,走進文字

1、聽遠教資源中的配樂範讀課文

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標出記號。

2、正音練習,檢查課前預習。

(根據本班基礎差的實際情況,我從資源中的習題精選及20xx年的《背影》教學課件中選取這個練習,目的是檢查課前預習情況;透過聽讀的方式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爲後面解讀文字打下了基礎。 3、自由朗讀,理清全文脈絡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內容宜從理清全文脈絡入手,學生自主閱讀,老師引導其歸納總結。)

(四)、研讀賞析,深入文字

1、結合課件中車站月臺一角的圖片有感情地朗讀文字,邊讀邊品味文章流露的情感。(透過朗讀,讓學生直接與文字對話,耳聽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

2、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一的問題組,分組討論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抓住“背影”這個重點,體會文章情感,研究課文特色。因此採取分組討論法,分組時要做到優生與差生的搭配,男生與女生的搭配同時藉助資源中的視頻剪輯幫助學生解讀月臺買橘子的片段。)

3、課件出示課本後的研討練習四的問題組,深入探討。

(此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中一些表達得比較含蓄的情感,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當時的年齡分析。)

(五)、拓展延伸,人文交融

1、課後上閱讀《朱自清傳記》2、對比閱讀:肖蓉葆的《父親的背影》

(單調的文字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因此利用擴展資料中的《我的背影》與文字進行比較閱讀,有助於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進一步理解父愛的深層內涵,在此基礎上閱讀《朱自清傳記》,昇華學生對父愛的認識,達到人文交融的課堂境界)

七、說板書設計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面面俱到的“火鍋式”板書已不適應教學的需要,而只重內容,形式卻陳舊的板書同樣沒有生命力,真正成功的板書必然是精華的內容與創新形式的完美結合。我採用了將兩顆心貼在一起,父親的心裏面是兒子的心,兒子的心裏既在落淚,淚眼中彷彿看到了父親的心及千千萬萬個像父親的背影。意蘊深刻,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