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集合九篇

【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集合九篇

學問集 人氣:2.15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集合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後透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寫,具體再現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後抓住“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關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閱讀的內容展開聯想。閱讀的時候,先要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教學目標根據小學課程標準對小學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同幾條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標:能按閱讀提示抓住課文的內容,學習作品中的表達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課文,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教育學生不要虛度光陰,從現在起就要珍惜時間。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了解作品內容,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則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5.課前準備 1、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2、《匆匆》課件 3、蒐集和時間有關的名言等。

二、說教法

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爲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採取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三、說學法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透過朗讀課文,觀察投影,展開聯想,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時間的匆匆,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爲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在我們課堂裏,你們怕不怕?有沒有信心學好這節課?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學生,這節課之後老師要好好地獎勵你們!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我的幾張照片,大家有興趣看看嗎? 2.教師介紹 這是我兒時的照片,多麼的天真!這是我進師範時的照片,燦爛的笑容如花般綻放着。 這是我工作之後的照片,不過此時我已不是那兒時天真的小孩子了,長大了,多了幾分成熟。 3.照片拍到現在就沒有了,大家想想,再過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後,老師的樣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是啊!皺紋將會爬上我的額頭,眼角,時間會無情地在我的臉上刻下滄桑。那時我是多麼想抓住時間的腳步,留住青春歲月啊!可這個願望是永遠不會實現的。於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師用談話激情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創設良好課堂基調。

(二)、認識作者。 1.透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朱自清)(課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們對朱自清瞭解有多少?誰來說說。 2.教師簡介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這篇散文,在作者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 2.教師範讀(出示課件)隨機教學本課6個生字。 3.這篇文章美嗎?因爲它飽含着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靈寫下這篇文章的,那麼我們也要用心靈去閱讀,去體會,去感受,是不是啊。老師給同學們放上音樂,同學們自已感受着讀讀這篇文章。 4.剛纔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選擇一些喜歡的段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剛纔同學們讀得非常好,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來去匆匆的呢?請大家把心沉進去,找到有關文字,讀一讀,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跡。 2.(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時間本來看不見摸不着,可是讀了這段文字你感覺怎樣? 4.是啊,朱自清並沒有說時間珍貴,我們要好好愛惜,而是透過寫洗手時,吃飯時,睡覺時,時間無時無刻不從我們身邊溜走。將無聲無影的時間擬人化了。這種擬人化的寫法值得我們去學習。5.這麼美的語言讓我們再來讀讀,再次品味時間的來去匆匆。 6.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說一說。看誰說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風格。

(五)再讀課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閒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鑽過去,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作者甘心嗎?在文中畫出與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並試着讀一讀。 2.說說自己畫了哪些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隨機介紹社會背景) 3.是啊,作者爲時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無奈。同學們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試着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能做些什麼?請同學們試着填寫下面的文字。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裏,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同學們,時光老人在提示我們短暫的40分鐘就要結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時間格言送給身邊的人好嗎? 2.教師課件出示格言 3.同學們,時間的列車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充實自己,好好地學習。

(七).板書設計

16.匆匆 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間)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父親和鳥》一課主要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透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感受到人與鳥是那麼親密無間,領略到人與自然的融洽,體會到父親對鳥的熱愛。課文最後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稚氣純真的話語中,蘊含着”我“的護鳥心願。走進文字時,就感覺像在溫習着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融洽的。

二、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理念基於新課標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基於對本文的理解,我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詞,學會寫8個生字。主動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

2、準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愛鳥的情懷和我的護鳥心願,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教學重點:

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從小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難點:

理解“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等重點句,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三、說教法

基於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本課的設計思路爲“整體感知—品味語言—積累拓展”,主要運用情境創設法、多樣朗讀法、媒體輔助法、讀寫結合法等教法。

四、說學法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了許多生字,並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因此在學法指導上,重在朗讀、感悟、品味語言。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圈點勾畫法、以讀悟文法、小組合作法等學法。

五、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感受自然與生命之美。

1、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一些樹林和鳥兒的精美圖片。以欣賞圖片談體會的方式來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生命的美好,爲學習文字,體會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鋪墊。

2、透過談感受引出課題,相機板書課題。(板書:父親和鳥)質疑匯入:文中的父親和鳥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父親愛鳥知鳥。

1、於是接着孩子們懷着好奇心,自讀課文,讀通句子,認準生字,初步瞭解文意。

2、再以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認讀,交流識字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

(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在此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識字,既是對識字能力的訓練,也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培養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導書寫生字“喜、重”。

先指導學生整體觀察要求會寫的生字。接着請學生說說難寫的筆畫。然後,教師範寫較難寫的兩個字“喜、重”,讓學生觀察體會,從中領悟寫字的方法。(板書:喜重)

4、在學習生字後,播放課文動畫片,看完後,讓學生用上“父親”、“鳥”這兩個詞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這樣幫助孩子們梳理了課文脈絡,整體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親知鳥、愛鳥之情。)

(三)深入研讀,感悟父親愛鳥情懷。

1、首先讓孩子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從哪看出父親非常愛鳥,用直線劃出相關的詞句。從哪看出父親非常瞭解鳥,用曲線劃出相關的詞句。

2、然後小組內合作學習,交流自己對以上兩個問題的理解。老師在小組間適時指導。每個孩子都有質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讀理解文字時,孩子們不斷產生疑問:爲什麼沒有鳥飛,沒有鳥叫,沒有鳥味,父親卻知道林中有鳥?爲什麼在最快活的時刻鳥最容易被獵人打中?爲什麼父親如此瞭解鳥?……所有的疑問都將激勵着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學習中去。

3、讀悟相融,彙報交流。在小組探究之後,進行全班的彙報交流。

(1)首先彙報表現父親愛鳥的內容。指導朗讀理解表現父親愛鳥的句子: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我知道父親這時也最快活。”(相機板書:一生最愛)

品讀“最喜歡”、“一生”“最快活”等詞,感悟父親從小到老最喜歡樹林和小鳥,難怪他知道的那麼多有關鳥的知識。

(2)然後指導朗讀感悟表現父親瞭解鳥的句子:

父親突然站定,朝濛霧霧的樹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相機板書: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討論:“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的意思是什麼?父親望見了什麼,聞到了什麼?他知道了什麼?我望見了聞到了嗎?爲什麼?

可以採用引讀方式來幫助學生體會父親對鳥兒的瞭解:

父親在霧濛濛的樹林邊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並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父親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沒有看見一隻鳥飛,也沒聽到一聲鳥叫。

繼續引讀:

父親用鼻子聞了又聞,就知道林子裏有不少的鳥,可我呢?引導學生讀:我聞到濃濃的草木氣味,沒有聞到鳥的氣味。

透過對比“我”和父親的不同感受,使學生體會到父親的觀察入微,體悟到父親對鳥的深入瞭解,父親真是個“知鳥”的專家。

(3)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在清晨樹林邊的對話。

他喃喃地說:“林子裏有不少鳥。”

父親指着一根樹枝說:“看那裏,沒有風,葉子爲什麼在動?嗯,還有鳥味。”

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的那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父親說:“黎明時的鳥,翅膀潮溼,飛起來重。”

讀後交流:讀了父親的這些話,你明白了什麼?像這樣的父親可能會成爲獵人嗎?爲什麼?

暢談感受:父親和鳥就像()。父親和鳥就像親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媽媽一樣,和諧相處。

(在這一環節多種方式的讀與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散思維,暢所欲言,肯定學生多元化的個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親的知鳥愛鳥,逐步領悟到父親之所以對鳥兒這樣熟知,是因爲他對鳥兒發自內心的喜愛,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感受到原來人和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是那麼美好。)

(5)最後找找文中寫“我”感受的句子“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讀一讀,議一議:我爲什麼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呢?難道我僅僅高興父親一個人不是獵人嗎?我心裏還有更大的願望,你知道嗎?

(透過對“我”的心理剖析,讓學生學會從“我”的角度來思考和感受,體會原來“我”也是熱愛鳥兒這種美麗的生靈,也是發自內心地要保護它們,不希望人們去傷害鳥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

(四)讀寫結合,昇華愛鳥情感。

1、拓展引入一首小詩誦讀,激盪孩子們心靈的共鳴。我動情地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和孩子們一起深情朗誦一首小詩《小鳥的朋友》。

小鳥的朋友

小鳥飛飛,

小樹沙沙,

紅領巾把笑聲,

灑滿山林中的小花。

小風吹吹,

小鳥喳喳,

快樂的小鳥們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閃閃,

腳步踏踏,

愛鳥的小朋友們

給小鳥留下多少知心話。

——小鳥、小鳥,

飛吧、唱吧,

送你們新房一排排,

請你們安心來住下。

小風吹吹,

小雨沙沙,

你們有了溫暖的窩,

從今不再挨雨打。

捉蟲,捉蟲,

長大,長大,

我們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講述一篇新童話……

2、寫一寫。讀完了詩歌,我問孩子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受呢?快拿起筆來寫出你心中流淌的詩歌吧。寫後讓孩子們在全班交流朗讀。(相機板畫飛鳥)

(這一環節將朗讀感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在讀讀寫寫中讓孩子們純潔而稚嫩的心靈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

(五)課外拓展,佈置作業。

1、蒐集有關鳥類的課外知識或愛鳥、護鳥的格言。小組內開展知識競賽。

2、找一找讀一讀有關動物的故事,開展主題讀書會。

(將課外閱讀做爲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延伸,這兩項作業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在主題性拓展閱讀、積累中加深對鳥類的瞭解,深化對不同生命的熱愛,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廬山的雲霧》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全文層次分明,共4個自然段.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第一自然段總寫廬雲霧神奇美麗,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具體描寫了廬山雲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第四自然段再總寫人們對廬山雲霧的喜愛與流連.作者以優美明快的語言,比喻、聯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所寫景物特點鮮明,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文章語言優美,情景交融.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流連忘返”造句,能背誦課文.

3.感悟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仿寫一處景物.

本文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爲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因此我把”感悟廬山雲霧的奇幻美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同時由於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一種構段方式寫出一處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說”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在上一冊課文中,學生已接觸過”總分”這種構段方式,及”比喻”這種表現手法.

本文教學要求學生勤動腦、動手、會與別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學生普遍讀書不注意感情朗讀或掌握不夠.也沒養成與人交流探索的習慣.還有就是學生很少出遠門,根本不知廬山雲霧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所以要畫出不同姿態的雲霧也不容易.

三、說教學方法

《廬山的雲霧》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撥,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透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

四、說學法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訓練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本篇課文教學我讓學生透過”讀、思、畫”感悟廬山美及文章的語言美.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講讀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課.

首先第一課時學生學會了本課生字,以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完成了教學目標1。

第二課重點分析課文.教學過程分爲四步:

(一).談話匯入

爲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廬山的雲霧》,廬山的雲霧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下面讓我們細細品味.”接着板書課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1、精讀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學生讀這一自然段,可能學生讀的時候

,感情把握不準,教師相應指導,接着提問:”在廬山衆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愛的是雲霧,你從哪裏讀出這點來?”學生不難答出(更,神祕)教師提醒在朗讀時應突出”更,神祕”兩個詞,同時板書:神祕的雲霧.

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領悟詞語,進入文章的意境:

確實,廬山的雲霧神奇美麗,你們看,在山上游覽,似乎……漫步山道……此時,你們會感覺自己就像……“讓學生做出伸手摸雲霧、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樣子.使學生充分感受廬山雲霧的神奇美麗.這時用導語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廬山雲霧如此神奇美麗,那麼它有什麼特點呢?請看第2自然段.”

2、精讀第2自然段

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閱讀並不是被動地接愛,而應成爲主動的探索過程,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思考問題: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畫”______”.

(2).文章哪個詞說出了廬山雲霧的特點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麼比作什麼?

這樣使學生明確了爲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使學生養成閱讀時動口動筆的習慣.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板書:千姿百態.接着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千姿百態的?請用筆畫出來.”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像絨帽,像玉帶,是大海,是天幕.

然後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圍繞中心句,先總寫”廬山雲霧千姿百態”,接着具體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態”,這種構段方式叫”總分式”.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繪畫不同姿態的雲霧,使他們感受廬山雲霧的美及文章語言的美.指名一兩個學生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在下面畫.透過直觀畫面使他們理解”籠罩、纏繞、瀰漫、遮擋”等詞語.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學習:“廬山的雲霧還有一個特點,請看第3自然段.”

3、精讀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結構與第2自然段相同,我讓學生自學爲主.輔以引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要求他們找出:

(1) 中心句

(2) 廬山雲霧的特點.具體怎麼寫?

(3) 比喻句,拿什麼比作什麼?

學生合作交流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瞬息萬變: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最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學習第4自然段

讓學生齊讀這一自然段.讀完後,教師小結:正因爲廬雲霧千姿百態.瞬息萬變,所以令遊客們捨不得回來了.(並板書:流連忘返)我們的祖國風景如畫,你能說一個令你流連忘返的地方嗎?指名學生說說.至此,教學目標2已完成.

(三)、總結

總結貴在昇華.我這樣設計結束語:”廬山的雲霧變幻莫測,是廬山的一絕,有機會我們可以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像廬山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咱們有興趣可以去領略一下祖國的美好河山.”使學生充滿嚮往,激起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學目標3。

(四)、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於閱讀教學之中,是許多教師認爲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本冊教材訓練的重點.因此我佈置了此道練習: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寫法,圍繞”公園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寫一段話.

最後說板書:

爲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學法重點,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我努力做到簡潔明瞭,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附板書:

3、廬山的雲霧

千姿百態:像絨帽,像玉帶

是大海.是天幕

神祕的雲霧 瞬息萬變: 眼前的——剛剛是——轉眼流連忘返

明明是——還沒等——又變成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簡介:

《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爲題材而寫的一篇散文。主要寫了一個小孩子藉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觀看屋子外面的世界,並由此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表達了孩子們對大自然奧祕的嚮往與追求,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內容通俗易懂,文筆生動而流暢,情感舒緩而真摯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感悟“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引導學生認識“藉、霸”兩個生字;會寫“藉、蝙、蝠、霸、宙”5個生字;理解“慰藉、蝙蝠、惡霸、宇宙、猛厲、掃蕩、奇幻”等詞語。

3、會用“也許…也許…也許”寫一句話。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讀、思、議、討論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喚起學生與課文的共鳴。

難點:理解8、9自然段中難懂的句子,進而體會“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品詞品讀法和想象描述法。

1、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採用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透過反覆的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採用了“想象描述法”,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寫作訓練。

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透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體味作品的語言美。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教學掛圖;寫有難懂句子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設疑激趣

1、今天,我們學習第二26課《天窗》。(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2、師:看到課題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嗎?(預設:學生可能會問“什麼是天窗?)

3、下面就請同學們帶着“什麼是天窗?”這個問題讀課文。

4、學生帶着“什麼是天窗”的疑問讀課文。(學生可說說課文的描述:“在房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說一說自己見到過的天窗。)

5、天窗雖小,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孩子們的童年充滿想象,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體驗天窗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同桌互讀課文,注意生字詞的讀音,互相糾錯正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初讀和預習情況。

3、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認讀。

4、自讀課文,思考:天窗給鄉下的孩子帶來了什麼?用書上的一句話來概括。

學生讀,讀後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5、齊讀全文。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觸動了你的心靈,反覆閱讀,體會爲什麼說天窗使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記錄。

2、引導學生抓住給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詞、句、段落交流讀後感受。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當孩子被大人喚回屋裏,告別了疾風暴雨中的玩耍,告別了月光下草叢中的嬉戲,天窗成了惟一的心靈寄託,惟一的自我安慰。

進而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孩子被喚回時的失落,(也可以結合自己類似的經歷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心情)又從天窗中想象出無窮的情形、故事,從而找回了失去的快樂。

過程中要結合有感情的朗讀。如從“到屋裏來呀!”一句中體會大人的命令、不可違抗的氣勢。從“被關在了地洞似的屋裏。”體會孩子當時的無奈。

在失落和無奈中,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片光明,撫慰了孩子們的心靈。從而理解爲什麼說天窗使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讀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

四、拓展積累

1、教師啓發提問:“在你無奈的時候,什麼是你的慰藉?”

讓學生談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許是讀書?看電視?也許是擺弄什麼小玩具?

2、把自己的經歷像作者這樣記錄下來,爲我們的童年增添一筆美好的回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泉》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清、深、綠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的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內容淺近,語言柔美,作者形貌珍珠泉由靜態着筆,捉住了“清、深、綠”的特點,接着以“最風趣的,固然是……”筆鋒一轉,由靜而動“搖晃、升、綻開、撲哧”等動詞把珍珠泉生動、淘氣的靈性顯現得極盡描摹。陽光一照,其越發色彩美麗,嬌媚感人。不知不覺中,作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形貌,把我們帶入一個美的天下。因此,在講授時要引導門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所形貌的景象,發揮本身的想象力,在頭腦中表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充實讀的底子上,讓門生領會出美感,領會出作者表達的情感。

2、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理解及編排意圖,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3、說教學重難點

透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

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而體會作者怎樣抓住特點將珍珠泉描繪得細膩生動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爲指導,以學生爲主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品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讀”也是語文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讀進去,想開去,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來理解和體會語言。本課教學我以讀爲本,採用多種方式朗讀,讀悟交融,在平等對話中獲得啓迪,讓學生實現與文字的融合,並與自己的閱讀實踐期待相結合,形成新的感知。

2、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着使教學直觀化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利用課件,呈現一組泉水的畫面,用這優美的畫面來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相關語言資訊,爲走進文字搭橋鋪路。

說學法——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我十分注重以下兩點: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2、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語言現象(如:第二段中對泉水清、

綠的描寫),進行相關的閱讀連結,幫助學生儲存寫作範例。

三、說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因爲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教學。本課時共分4個板塊:一、課件演示,匯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三、品讀珍珠泉,感受美,感悟情,四、閱讀連結,積累寫作方法。

第一板塊——課件演示,匯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泉水嗎?看——多媒體課件播放一組泉水的畫面。當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聲聲讚歎時,定格畫面,老師引導:泉水美嗎?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看到的泉水嗎?

預設學生會說:一泓清泉,涓涓細流,泉水叮咚……

大家積累的詞語可真多。今天,老師要帶着大家去欣賞另一處大自然的傑作——珍珠泉。(板書課題)

【形象直觀的泉水畫面,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架起了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橋樑,也喚起了學生頭腦中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帶着這種情緒走進新課,能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一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先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三年級的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準確地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會多叫幾個學生來說,讓大家在比較與討論中明確課文主要講了珍珠泉周圍的景物和泉水涌動的景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三年級學生所必須養成的學習習慣之一。

2、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並交流:

課文共有()個自然段,第()自然段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自然段描寫了泉水四周的景物和泉水的特點,第()自然段寫潭底冒出的泡泡,第()自然段直接表達了“我”對家鄉珍珠泉的喜愛、讚美之情。

以上內容由課件出示,待學生獨立默讀後討論完成。

3、三讀課文,切入主替

請同學們捧起書,輕輕地讀課文,你覺得作者筆下的珍珠泉給了你什麼樣的感覺?它由哪些特點呢?請你根據自己的感受,給課題《珍珠泉》加一個修飾詞——(的)珍珠泉。

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想到的詞語寫到黑板上。預計學生會想到:

美麗的珍珠泉

彩色的珍珠泉

又清又綠的珍珠泉

調皮的珍珠泉……

當一個詞語被寫到黑板上之後,都要引導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應的段落,再聽這位同學讀一讀,感受珍珠泉的特點,並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永遠是語文課上的主旋律。但枯燥的朗讀訓練不但毫無效果可言,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在本環節,我設計了3個階梯式的朗讀訓練——讀出主要內容,讀出敘述順序,讀出珍珠泉的特點,層層遞進,讓學生每一次親近文字都有所收穫。而範讀,默讀,輕聲讀,指名讀,不同形式的讀書,恰恰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輕輕鬆鬆地穿梭於文字之間。同時,這3次讀書,也是教給學生一種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教材的方法,這在他們今後的課外閱讀中是非常實用的。】

第三板塊——品讀珍珠泉,感受美,感悟情

1、品讀第2自然段,感受又清又綠的珍珠泉(出示第2自然段)

(1)用……標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用——畫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然後多讀幾次,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2)課件出示,反覆引讀:這是一潭()的泉水,……石頭上長着一層()的青苔。……那綠得沒有()的蕨草,那()着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的花環。水是那樣綠,綠得()。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

在反覆的師生引讀,小組引讀,男女生引讀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透過指點三個“那樣”的朗讀,讀出珍珠泉四周的景物的優美,讀出泉水的又清又綠。

2、品讀第3自然段,感受動感活潑的珍珠泉

這一段話寫的是泉水涌動的奇觀。細細品之,本段話有一定的內在邏輯,不宜分解。爲了在學生心中保留這一幅完整的畫面,我繼續採用多次引讀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完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與文字進行層層深入的對話。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次引讀——着重強調本段話的敘述順序:最有趣的……開始……最後……有時候……

第二次引讀——着重強調水泡的有趣:最有趣的,當然是那()、()、()、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最後,()。

第三次引讀——着重強調水泡的色彩: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下(),照在(),一直照到()。水面和潭底();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3、透過這三次的讀,我想,珍珠泉已經深深地印入你的腦海。現在,請你拿起筆來,把印在你腦海裏的美麗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畫出來。

指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其餘在紙上畫。

4、小結過渡:指着學生剛纔板書的詞語,小結——這就是彩色的珍珠泉,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又清又綠的珍珠泉,這就是活潑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珍珠泉!作者把對家鄉的熱愛,融入到對家鄉珍珠泉的讚美之中,透過字裏行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

拿起書,讓我們再次走進珍珠泉,用我們的心靈去感受作者的那一顆心,用作者的情感來感染我們的情感。

學生齊讀2、3自然段。

【教師的有效引領,會使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層層深入。品讀與聯想的結合,會使學生的體驗不斷豐富。重點句段的反覆誦讀,會使師生與文字與作者的對話更加融合。而“把印在你腦海裏的美麗的如珍珠般的水泡畫出來”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人人動手,在畫圖中理解課文,有情有趣,興味盎然,有助於促進其投入創造性學習。】

第四板塊——閱讀連結,積累寫作方法

1、山水美景一直是作家們樂於描繪的對象。同樣是寫水,請大家仔細發

現,本文中寫水的句子和資料上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課件出示:

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珍珠泉》)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待學生充分朗讀後,引導討論,說異同。預計討論結果是:

(1)兩段話所寫的水的特點差不多,都寫到了水的綠與清;

(2)兩段話都採用了排比的手法,句式上也差不多;

(3)同樣寫綠,具體綠成怎麼樣,不同。寫水清的差不多……

3、總結要領:要是讓你寫一寫故鄉小河的水或小溪的水,你計劃寫哪些方面呢?你準備用上面的哪些要領呢?有了上一關鍵的鋪墊,信賴此時的門生肯定會有許多想法。好比可以寫水的清、深、綠、涼、甜等,可以用上排比,比喻等。

4、運用適才總結的要領,動筆寫一寫故鄉小河的水,或故鄉小溪的水。

【語文講授終極的落腳點應在“讀寫聯合”上。“課本只是個例子”,讀是爲了寫,也便是必須讓門生從課本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要領在實踐中舉行使用。以上關鍵,充實地解釋了這一理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緻: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羣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薰陶。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字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透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詞語“邁着”“搔癢”“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着”“搔癢”“捧着”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爲擴大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的視野,我準備了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教材持點、學生的年齡持點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法、變式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字對話。

教學流程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流程圖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引導探究

引導表達

自讀自悟

品讀感悟 細細體味

賞 品 讀 練

品讀感悟 細細體味

拓展視野 情感昇華

寓學於練 積累語言

課堂小結 分享快樂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麼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小朋友,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灘和美的浪花。(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誘發興趣,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基礎。

“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之前,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海浪聲”“海”“浪花”直接訴諸於兒童的感官,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從而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其如臨其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字,讓文字進入學生心裏。

(二)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範讀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並透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透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模仿浪花的動作、用詞說話、找關鍵字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邁着”“搔癢”“捧着”“又”等詞語,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並讓學生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並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爲重要。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於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透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着輕輕的步子走來”,還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等做法,讓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並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我認爲,這一過程實質是學生由對語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對內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學生內心與文字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也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與文字對話。

(三)寓學於練,積累語言。

(1) 連一連,讀一讀。

藍藍的 貝殼

金黃的 小蝦

雪白的 沙灘

青青的 海水

(2) 照樣子,說一說。

我坐在沙灘上 玩耍。

爸爸坐在沙發上 。

媽媽坐在 。

設計意圖:語文作爲實踐的工具,非得在實踐中反覆地操作、運用和練習才能熟練地掌握它。學生要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不能光靠課堂聽老師講,還要靠課內和課外大量的聽、說、讀、寫和實踐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讀一讀、連一連”,“照樣子,說一說”兩道練習題,讓學生在運用語文知識的同時,注重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四)、拓展視野,情感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組合和調整,爲學生的學習提供感性的材料。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縱深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五)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小結:師生共同小結本課的收穫,讓學生體驗收穫,分享快樂,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設計意圖:

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板書設計:

18 、 浪 花

我 浪花

設計意圖: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更好地

把握文字的重點,起引領作用。同時,隨機板書也作爲一種肯定學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

教學評價:

評價方式採用“觀察法”“隨機點評法”及“激勵”等方法。

“觀察法”是在學習探索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在充分暴露思維的過程中,積極肯定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和探究精神。

“隨機點評”“激勵”包括師生間和生生間的點評和激勵,這些評價方法能及時溝通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提高資訊反饋的頻率,調控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大家好!我今天講課的內容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幽默中的第二篇課文《粗心的小畫家》。這是一首幽默、詼諧的兒童詩歌。詩歌以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述了小畫家丁丁粗心大意,畫動物錯誤百出的故事情節。詩歌內容生活化,簡單樸實、幽默詼諧、富有童趣,易於學生理解,就像在孩子們身邊發生的故事一樣,能夠很快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詩歌中隱含着一定的教育價值。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母語基礎,會認本課的5個生字,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幽默的樂趣,並從中領悟做事要細心的道理。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做事求實的品質。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並透過朗讀引導學生想象丁丁神氣的樣子以及動物們滑稽可笑的樣子是重點。而體會作者那種善意的諷刺和誠懇的批評的感情,並受到教育是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爲此,我設立了“讀——說——畫——悟”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說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同時還創造出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三、說教學程序:

在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依據學生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設計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疑激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二)、讀文識字

學習這部分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本課的生字,然後小組內自學生字,在學生學完後做識字小遊戲,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樂趣,提高識字能力。

(三)、默讀課文,交流體會

學習這部分主要是透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幽默的樂趣。

(四)、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讓學生參與課文的總結,談體會,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受到了做事要細心,不能粗心大意的教育。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節課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準時的登陸表演》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冀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和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總體目標:

(1)透過閱讀理解,建立起仙企鵝登陸的表象,並能用語言表達文章主要內容和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2)切實體會到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能從內心對這種登陸感到驚訝和讚歎。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秩序井然、如醉如癡、讚歎不已一般詞語的意思,和準確無誤、奇蹟、奇觀、紳士、步履蹣跚這些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讚歎。

(3)瞭解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原因,初步瞭解生物鐘現象。

B、能力目標:

(1)能在老師引導下蒐集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2)會在學習中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

C、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諧,懂得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4.教學重點: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奇觀的由衷讚歎。

5.教學難點:把對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感到的神奇、驚歎讀出來。

6.課時安排:2課時。

7.教學準備:CAI課件;安排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理念,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透過抓重點段落、詞句,組織並引導學生探究和體驗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質疑問難:有對文章題目的質疑問難:誰做登陸表演?怎樣的登陸表演?真的那麼準時嗎?有隨文閱讀中的質疑問難:仙企鵝的絕技到底怎麼樣?它的登陸表演真的是準時無誤,一分不差嗎?爲什麼仙企鵝會準時無誤的做登陸表演呢?

學生在疑難問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解決疑問,深入領會課文內容,並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閱讀獲取的知識和感受。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第一個步驟:提示課題,質疑問難,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登陸?怎樣登陸?)

第二個步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在隨文閱讀中解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包括4個小環節。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瞭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3)檢查生字,認讀、書寫和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培養並提高學生隨文認讀生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教師給出的提示性詞語即要求學生理解的那些詞語敘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小柳樹和小棗樹》。

一、說教材:

《小柳樹和小棗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蘊涵了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對於這組課文的教學,要特別關注人文精神的挖掘與落實,在讓學生不離開對語言文字感悟的同時進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動的教材顯得更加鮮活。授以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逐漸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藉助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並透過它們之間的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

二、說學情: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教學重點:用不同語氣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會欣賞別人。

四、說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特色,教學中,以小柳樹和小棗樹的對比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爲貼近學生實際,我運用了談話法、講故事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五、說學法:

1、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二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的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學會欣賞別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培養髮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特個性。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瞭解主人公。

上課伊時,我請學生說說印象中的柳樹是長什麼樣的。語文學習不是零起點。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都對柳樹有所瞭解,因此也能說出一些描寫柳樹的詞句。而棗樹生長在北方,學生相對比較陌生,我就出示棗樹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的棗樹怎麼樣,感受棗樹從光禿禿到果實累累的生長過程。由學生對主人公的瞭解走進文字,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彌補了他們原有的認知空白,同時也抓住了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契機。然後,我告訴學生: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還發生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讀讀吧,引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爲下面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節,我安排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第二次,我請學生分小節輪讀課文,相機進行字音的糾正和強化。如:前鼻音的“忍”、後鼻音的“乘”、既是第三聲,又是前鼻音的“淺”,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同時也利於更好地瞭解學情,並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我們的閱讀一般都要經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後,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於培養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文字,對比人物特點。

在瞭解了故事大概的內容之後,我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主人公,去體悟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這裏,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文字兩個層次的對比進行品讀。

對比一:春天,小柳樹是怎樣的,而小棗樹又是怎麼樣的。

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春天裏描寫小柳樹的語句,讓學生用朗讀表現出小柳樹的美麗。這裏主要有三個重點的語句:

1、小柳樹的腰細細的,樹枝綠綠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圖一中的小柳樹,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誇誇小柳樹,感受小柳樹那柔軟、纖細的腰肢和嫩綠、充滿生命活力的樹枝。然後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細細的”、“綠綠的”兩個疊詞的妙用,讀出疊詞的韻律感和小柳樹的美麗。

2、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她穿上一身淺綠色的衣服,真美!

我讓學生將文中這句話和”春天,小柳樹發芽兒了。過了幾天,小柳樹的芽兒變成小葉子,真美!”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爲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語句更好一些呢?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句子是將小柳樹當成人來寫了,她像人一樣穿上了美麗的外衣,好漂亮啊!

3這時候,小柳樹的葉子已經長得又細又長了。她在微風中得意地跳起舞來。

這裏,我出示插圖二中的小柳樹,讓學生想象柳樹在風兒的吹動下,她會是怎樣的。在學生的想象說話中,在大家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彷彿看到到了小柳樹輕盈地舞動着動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確像極了一個驕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讀時,引導學生特別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來”這幾個重點的詞。

在小柳樹如此漂亮的同時,文中對於小棗樹的描寫有這樣的幾個重點的句子:

1、小柳樹看着小棗樹,樹枝彎彎曲曲的,一點兒也不好看。

結合圖片,讓學生說說小棗樹的樣子,學生會說: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光頭,可難看呢!……朗讀時,特別要注意“彎彎曲曲”、“一點兒也不好看”這幾個重點詞語。

2、她看看小棗樹,小棗樹還是光禿禿的。

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還是光禿禿的”幾個詞,突出小棗樹的難看。

如此強烈的對比,小柳樹的確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優勢,難怪她會對小棗樹說:“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種奚落,那種傲慢,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體會。

對比二:秋天,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變化。

到了秋天,兩個主人公的外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棗樹結了很多又大又紅的果子,給大家帶來了豐收的喜悅,而小柳樹什麼也沒結。這裏有幾處關於小柳樹的心理描寫和神態描寫非常傳神,也留給了讀者想象思考的空間。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小柳樹“實在忍不住”?讓學生完成這樣一個想象說話:小柳樹聽了,她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這個空白處,引導學生想象填補,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會小柳樹當時慚愧、後悔、感動、頓悟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的心情,爲寓意的體悟打好了鋪墊。

(四)、拓展延伸,體會寓意。

文中,小棗樹的一段話發人深省,平樸間蘊涵着一個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讓學生反覆地讀,用自己的語言談談自己對這段話的看法和認識,然後聯繫本單元《識字四》中的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舊知的回顧拉進了學生和抽象的寓意間的距離,打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接着,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聯繫我們的生活談談自己對這個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進一步體會其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