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熱門】說課稿彙編8篇

【熱門】說課稿彙編8篇

學問集 人氣:1.58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說課稿彙編8篇

說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古詩描繪的雨後清晨的春景,感受詩歌的意境。

2、理解古詩大意,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古詩的大意。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用書、背景音樂、《春曉》網絡視頻。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春天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的經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教師小結: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小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花兒都開了,春雨沙沙地下,滋潤着大地。

二、古詩學習。

——古代詩人孟浩然,也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景色,他用一首古詩把它記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

——教師播放《春曉》網絡視頻,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了什麼?

——教師結合視頻畫面解說古詩的意思: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到處都聽到鳥的叫聲。昨天夜裏傳來颳風下雨的聲音,不知道花朵被打落了多少?

——教師解釋個別詞彙大意:春曉:春天的清晨。曉,指天剛亮的時候。不覺曉:不知不覺,沒有察覺到早晨的來到。啼:鳴叫。聞啼鳥:聽到小鳥的鳴叫聲。夜來:夜裏。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古詩的意境,感受詩歌的情趣。(詩人從聽覺的角度描繪了雨後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現了春天裏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師帶領幼兒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古詩。

三、分享感受。

——請幼兒說一說這首古詩的大意,分享學習這首古詩的感受。

活動應變

這首古詩,大多數的幼兒在家的時候都已經會背誦,但是基本不理解古詩的大意,本節課的重點在於讓

幼兒理解古詩的意境。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將古詩的美景畫下來。

區角活動

美工區:提供蠟筆、白紙等,鼓勵幼兒根據古詩《春曉》的意境畫一畫春天的美景。

環境創設

主題牆展示區:展示幼兒繪畫的春景圖。

家園同步

1、鼓勵幼兒背誦詩歌,並說說詩歌的大意。

2、春天,帶領幼兒到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

隨機教育

幼兒園可以組織春遊,讓幼兒零距離感受春天。

說課稿 篇2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課文《美麗的小路》。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思路:

第一是教材分析

第二是教學目標

第三是教學環節

【教材分析】

(點課件)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透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要保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纔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徵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點課件)這堂課我想讓學生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先、幹”等6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爲爲難的地方。透過反覆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教學環節】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點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採用情境匯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後,問學生: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它美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着說說這兒美麗的景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點課件)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介紹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點課件)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爲文中的生字較多,我主要利用課文的學習,分散到兩課時或三課時中識字。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次,讀準字音。

2、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學生由於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於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願學習。

3、根據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淨、生”等。

4、進行識字方法指導。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字,例如:爭取的爭加兩點水變成了乾淨的淨。汽車的車加上兩隻的兩變成了車輛的輛。形近字比較法識字,如:堆積的堆和推開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乾淨的幹。反義詞比較法識字,如:後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較法識字,如:九個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雞的雞和積極的積。

5、透過識字遊戲鞏固漢字。遊戲能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後,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7課《蟋蟀的住宅》。拿到這篇文章,我讀了十遍。

前兩遍我站在普通讀者的立場,讀這篇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觀察隨筆,感受到文章結構的緊湊鮮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描寫的細緻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確是“偉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這一小昆蟲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還感受到作者透過擬人手法傳達出的對蟋蟀的無限喜愛之情。可以說,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類對小昆蟲、小生命的讚美詩。

第三四遍,我站在學生的立場讀,讀後產生了一些疑問:學生對蟋蟀熟悉嗎?他們理解什麼叫“隨遇而安”嗎?學生能從擬人寫法中感受到什麼呢?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呢?因爲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們總是喜歡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這麼小的一個洞穴對他們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師的立場讀,我找了我和學生在閱讀之後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爲什麼說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樣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這一偉大工程的?這之後的四遍,我在閱讀中積極地思考:怎樣構建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怎樣組織一個和諧的綠色的對話的課堂。思索再三,我將目光鎖定在建構主義理論,鎖定在其下的“拋錨式教學法”並作了教學設計。

據上述對教材、學生及教學理論的思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作了如下安排:

1.學會本課生字詞,會認“宅、蔽、棄、慎”等7個生字,會寫“棄、毫 、遇 、擇”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選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透過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蟋蟀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感受蟋蟀“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品質。

3.體會文章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科學家探索大自然、熱愛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設計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重點是第二點,教學難點是第三點。

本課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透過對話交流達成1、2兩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則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繼續對話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三。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作一說明。

第一課時我根據“拋錨式教學法”,安排了“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理解“隨遇而安”,對比引出課文,用時5分鐘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資訊,透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爲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爲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繫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字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三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透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四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鐘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透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文章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他爲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一課《學弈》。

2.教材簡析:《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透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後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雖與現代文在用詞造句、朗讀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卻有着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很有好處。選編本文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因爲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於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爲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爲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悟了學習方法,爲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透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爲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爲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CAI課件爲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四、說學情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讓學生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五、說教法及學法

1、教法

讀式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讀,這與本課教學重點不謀而合,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學生

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遊戲激趣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學法: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內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創設情境,發揮想象,鼓勵創新, 以讀爲主線,教方法、養習慣。

六、教學準備及教學課時

教學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其中需要有配樂朗讀內容。準備好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小遊戲。

本課準備安排1課時進行教學。

七、說教學過程

1.遊戲、激發學習興趣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遊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將舊知成語與新知文言文成語故事相結合,從而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2.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悟交流法。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感受教師的範讀,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

3.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下位尋找夥伴,自由組合,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彙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

4.吟誦,創設情境,體情悟道,熟讀成誦。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法,共創設了“學弈經驗總結會”“孟子講學”兩個情境,前者的創設主要意圖在明理,其中創造性問題在經驗總結會上師徒三人會說些什麼,你們作爲嘉賓能聯繫實際說說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後者的創設爲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5.拓展,課內外延伸積累。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透過推薦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尋文言文的網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樣首尾呼應,成語貫穿始末,體現了“大語文”觀。

八、說板書

學弈

專心致志

這一板書的設計,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文章的中心寓意,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

能力目標:理解由於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係,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

思想覺悟目標:充分認識到行爲與後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避免做錯事,養成對自己的行爲負責的良好品質。

二、說教學重點

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三、說教學難點:

成長帶來責任

四、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授課中我主要採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擬情境、啓發、引導、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等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五、說教學程序(說教學設計)

活動一:匯入新課:

探究園活動指南

第一步:指導學生對這四個故事進行討論。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問題一,分別分析,這四件事情是什麼性質?是否與他們無關?

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他們這種態度存在什麼問題?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不負責任的事例,指出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爲的錯誤。

第四步:結合問題四,學習心靈導航第二節,讓學生歸納少年的責任。談談爲什麼應該承擔這些責任,有沒有能力去承擔?如果有能力沒有做到,是爲什麼?

活動二:講授新課:

1.成長帶來責任

(1)做人就要負責任

人生活在社會中,與社會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由於人依賴社會才能夠生存與發展,因此人必須對社會負責。

討論:什麼是“責任”?

責任有兩個方面的基本涵義:一是指份內應做的事,二是指因沒有做好份內應做的事而應承擔的過錯。所以,人生責任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的個人,基於一定的社會關係,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自身對他人和社會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並對個人行爲所造成的不良後果和過錯負責。

2)成長帶來責任

人在幼小的年齡,因爲不具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爲的能力,是沒有責任的。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能力提高了,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人在少年時期要開始承擔責任,就有了對責任的體驗,這時責任還不是完整的成年人的責任,責任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

責任心是分層次的,培養責任心的過程,是一個從初級到進階,從滿足生物需求到滿足社會精神需要的方式昇華的過程。責任感的培養與學生能力的增長密切相關,具備相應的能力纔有責任心可言,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責任感的內涵與要求是不一樣的。

(3)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探究園”中的“個案研討”:

第一步:指導學生細讀材料。

第二步:讓學生思考問題一。可以讓學生以“小杉對自己的辯護有道理”作爲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辯論。

引導學生認識人的行爲與後果的一致性,引出人人都應該對自己行爲負責的道理。之所以要對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是因爲每個人的行爲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這後果或者對他人和社會有好處,或者對他人和社會造成損害。

做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一個人有了責任感,就會去關愛別人,關心社會,做事前就會自省自律,使自己的行爲產生好的後果,對他人和社會有益,避免做損害他人和社會的事。

佈置作業:爲什麼要對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

六、說教學效果

1、多媒體教學有效地增強學生感性認識

2、來自日常生活的案例有助於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3、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實踐能力。

說課稿 篇6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篇閱讀課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不正是邱學華先生創立的嘗試教學法精華嗎!所以我根據新課程標準,把嘗試教學法充分運用到了這課的教學中來,制定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建立嘗試小組,創設濃厚自主學習氣氛

一個班人數一般在四、五十人,如果採取學生輪流回答問題的方法,一節課40分鐘每名學生一分鐘的發表意見的時間都享受不到,又何談自主學習呢?這隻能是教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爲了改進這種被動局面,我按照學生的座次、學習狀況以四人爲單位成立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學習,讓每名學生都得到鍛鍊。

教學《媽媽的愛》這課時,學生質疑、解惑、擴展訓練,都先放在小組內討論,讓每名同學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由組長記錄集中小組的意見在全班進行交流,最後評選出最佳學習小組。人人都是課堂的主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空前高漲。

二、嘗試質疑問答,鼓勵自主發現解答問題

邱學華先生創立的嘗試教學法,主張先學後教,先講後練,正是着眼於讓學生知不足,而後再學;讓教師知困,然後再教。嘗試教學法改變教學中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被動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學生爲教學的主體,教師爲教學的主導。嘗試教學法倡導在教授新知識時,先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能自己學會的內容,發現不懂的地方,然後教師在就學生的質疑進行講解、點撥,學生面對的是自己疑難的問題、渴望學到的知識,精力會更集中、思維會更活躍。正所謂不憤不啓,不悱不?",這種先憤後啓,先悱後發的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1、質疑,初讀課文提出不懂問題。初讀課文主要以小聲讀課文爲主,指導學生尋找不懂的字、詞、句,用--?標出。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組內討論,(能解決的就在組內理解)然後在全班提出,教師板書不懂問題,理清頭緒,存下疑問,激起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媽媽的愛》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可分成兩類,一類是不懂的詞語:溼透、遮、滴落、親吻、臉頰、一類是不懂的句子:爲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

2、解惑,再讀課文理解不懂問題。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要求低年級學習默讀,默讀有利於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再讀課文要以默讀課文爲主,指導學生帶問題閱讀,在反覆閱讀中進行理解。讀完課文,小組交流,解決一部分疑難問題。然後全班交流,解決初讀時遺留的問題,教師可適當進行點撥。

《媽媽的愛》一課詞語比較好理解,學生自己弄懂。大部分詞要以結合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利用直觀演示,如:額頭、臉頰讓學生自己演示給大家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留待精讀課文時理解。

3、存疑,精讀課文深刻理解。學生透過質疑問答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放到精讀課文時理解了。首先把遺留問題歸類,看一看這些問題都集中在那幾段中。然後重點讀一讀有關溫湔頁齟鳶浮?

《媽媽的愛》這一課,爲什麼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甜甜的吻,這幾個問題比較難理解。在指導孩子們看圖、結合生活實際嘗試理解了爲什麼媽媽拿着扇子衣服還溼了?爲什麼媽媽拿着傘自己還被雨水打溼了衣服?媽媽摸着我滾燙的額頭,爲什麼哭了?學生對有疑問的四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嘗試擴展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學生在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後,應把握住時機,擴展學生思維,鍛鍊學生的動口、動筆、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我爲《我媽媽的愛》一課設計了以下三個擴展題:

1、想一想,說一說。說一說你的媽媽對你的愛。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課文詩歌的結構,說一說媽媽對自己的愛。例如:一個很冷很冷的夜晚,媽媽爲我蓋好被子,穿着睡衣的她凍得直打哆嗦,啊媽媽的愛是溫暖的棉被。

2、寫一寫,評一評。製作一張帶有你和媽媽合影的賀卡,寫上你對媽媽要說的話。例如:祝媽媽身體健康,媽媽謝謝你,媽媽長大我要報答您的養育之恩。

3、議一議,做一做。小組討論應該爲媽媽做些什麼,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全班交流。例如:幫媽媽做家務,母親節送給媽媽一束鮮花,好好學習不惹媽媽生氣。

四、創設朗讀佳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情朗讀

朗讀既是一種把書面語用聲音表達出來的言語活動,也是一種講究咬音吐字、表情達意的言語藝術。所以朗讀訓練要到位,就必須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言語形式。學生的朗讀之所以往往達不到要求,根本原因在於對課文的領悟不深。所以我就在學生理解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忽略技巧指導,重視感情渲染,這樣學生的朗讀感情自然,不生硬。

《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是首詩歌,語句非常優美。尤其是前三節,讓人十分感動。在學生理解了媽媽對孩子的無私之愛後,給學生配上舒緩的音樂,屏幕上出現幾張學生與媽媽親密的合影。爲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一節進行朗讀,學生朗讀起來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了。

在這一節課中,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運用嘗試教學法,加以多媒體課件,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7

《故宮博物院》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考查的重點篇目,文章原是一篇導遊詞,按照參觀故宮的順序開展講解,詳略得當的講解讓人印象深刻。

一、說教材

《故宮博物院》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故宮。本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主要的建築及其佈局和功能。學生不僅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佈局的基本瞭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去參觀故宮的熱情,感受傳統建築藝術的對稱之美。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說明文並不陌生,之前也積累了許多關於說明文的知識,但是八年級學生的空間概念不是很強,有很多學生沒有親自去過故宮,所以在理解這篇文章時還是存在一些難度,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瞭解故宮建築的佈局和特點。

【過程與方法】過學習本文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描寫複雜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對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故宮建築的佈局和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詳略得當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並體會故宮的建築之美。

五、說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品讀感悟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將運用視頻匯入,播放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學生透過觀看視頻,對於故宮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透過“文中主要描寫的事物是什麼?作者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寫的?”這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去通讀全文,並找出答案。這時學生可以得出“本文主要是由南向北依次去寫故宮的”(板書:南到北)透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於文章的寫作思路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接下來,我會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的這一句“從天安門往裏走,沿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和這一句“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透過這兩句中的“筆直”和“中心”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在寫作時,始終是在圍繞着“中軸線”去寫故宮的,(板書:中軸線)。

那麼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對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也爲下面的深入研讀打下基礎。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如果你去故宮你會選擇那些宮殿去參觀呢?”學生紛紛得出答案:大多是:太和殿、御花園等等,這時我會用質疑的語氣提問學生:“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所選擇的參觀地點都是文中大段描寫的部分?”透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在文中發現:作者並不是詳細介紹每一個宮殿的,而是有詳有略的,進一步培養學生去體會“詳略得當”這種寫法的好處是什麼?這時學生得出的答案是:對於太和殿和御花園的印象比較深。我順勢給出引導:在描寫這樣一個複雜事物的時候,如果面面俱到那麼肯定是無法寫出亮點來抓住讀者眼球的。

其次我會引導學生找出關於太和殿描寫他們所喜歡的句子,有的學生找到“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體會作者此時是站在什麼角度去寫故宮的呢?這時學生可以體會到:作者是在高處和低處去描寫的,同時我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站在遠處整體的總寫,從近處上詳細的分寫,將事物的整體和局部充分的展示於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體會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能將複雜的事物並有重點的展現在讀者面前。隨即板書:總分結合。

(四)延伸作業

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設定主要是爲了發散學生的思維。這時我提問學生,故宮是在哪一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並適當的爲學生補充一些關於故宮的知識,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爲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課下繼續蒐集關於故宮的一些故事,明天上課的時候請同學上來分享,這樣的作業不僅體現了減負的理念,同時也能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這篇說明文的寫作思路是按照:由南向北,圍繞中軸線這一順序展開,我突出的把這兩個特點呈現在板書上,抓住了本文的主要特點;同時在對應的地方加上了文章的寫作的特點即:詳略得當和總分結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孩子喜歡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的歌詞和課文內容相同。本課把語文和音樂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創設了一個優美的意境。這首兒歌雖然只有兩句話,但短小精煉,詞句優美,描寫了一幅恬靜美好的夜景。教學時可透過各種形式反覆朗讀體會所表達的美感,課中要求拼讀的音節都有前鼻韻母ɑn,且均爲兒歌中所出現的漢字的音節,其中包括本課10個生字。課後的說話練習,結合圖片提供給學生幾組音節,在鞏固複習音節的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說話的內容,降低了說話的難度?

本課已經進入了“讀兒歌識字學拼音”的最後階段。經過前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生字的認識已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拼讀能力也在不斷的鞏固提高之中。因此,課中對生字的教學和音節的拼讀可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合作交流,小老師等方式方法,使課堂成爲學生髮揮才能的舞臺?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目標,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生字。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尖、見”?

2.能拼讀和前鼻韻母ɑn相關的音節?

3.能正確朗讀兒歌,在朗讀過程中初步感受課文內容,並熟讀成誦?

4.能根據圖畫內容說一二句話,做到態度大方,聲音響亮?

爲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共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現將每個環節的設計意圖說明如下?

環節一:揭示課題本環節設計以一部集聽覺視覺美感爲一體的MTV入手,MTV《小小的船》有着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隨着樂曲師生舞動吟唱,可事先指導一名學生或由教師自己領舞,爲課堂營造出一片美妙的意境,使學生儘快沉浸其中,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出示課題的同時教學生字“船”,筆畫“橫折彎”和音節“chuán”?

環節二:學習兒歌本環節又可分成三大部分?

1.初步感知學習生字,在這裏,由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入課文,給學生一個很好的榜樣,此時應提醒學生注意課前圈出的生字讀音,以加深對本課生字的印象。學生還在學習的起步階段,每一次的所讀都要有所目的和要求,不能聽過算過,讀過罷了。教師讀前所提出的要求,能起到了一個“扶”的作用,幫助學生學習[內容來課—件_園;]更好理解課文。學習本課時,由於學生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學習生字的經驗,又在課前作過預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都作了交流,所以在全班交流反饋時,教師要相信孩子學習生字的能力,不必面面俱到,以“你認爲哪個字的什麼方面要提醒大家也注意好”這個問題爲契機,引導學生抓住各個字的特點,有側重地進行生字的教學?

2.朗讀兒歌,感受內容在進行“讓學生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這一環節時,應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隨音樂輕輕晃動身體,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體驗兒歌的內容,感受美的意境。音樂、動作、背景、畫面的襯托,有感染力的範讀,都能讓學生很快領會到那兒歌中所體現的寧靜優美的氣氛,有了感受,朗讀便也有了神采?

3.複習鞏固,學習拼音遊戲爲主複習鞏固生字詞音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第一個遊戲將拼音學習與生字複習有機結合。降低音節拼讀的難度。第二個遊戲以詞語複習爲主,由字到詞,逐步增加了難度。現將兩個遊戲具體操作介紹一下:

①送信:黑板上出示幾幢卡通屋,門牌號分別是漢字“船、彎、尖、看、見、閃、藍”。抽生做郵遞員,手持標有音節的卡片,貼到相應的屋前,送對了,門開啟,全班齊讀音節。

②亮眼睛:文中的生字或詞語由快到慢依次閃現,學生搶讀詞語,比比誰的眼睛亮,反應快,讀得好!兩次遊戲均可重複多次,速度也可逐步加快,初始可放慢節奏,注意音節中三拼音和翹舌音的拼讀準確性?

環節三:拓展訓練,練習說話此環節中,抽生拼讀音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音節拼一拼,作小老師帶一帶,如有錯誤之處,也應讓學生自己或其他學生幫助糾正,其目的在於:

1.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激發其拼讀音節的興趣;

3.學會認真傾聽,互幫互助。在進行看圖說話練習時,教師以“用上所給音節,說一到兩句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爲起始要求,讓每個學生敢說想說。但同時可適當對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增加難度,引導他們展開想象,說得更多,更妙?

環節四:描描寫寫寫字也是語文教學所要培養的一個重要的能力。經過前段時間的學習,相信這時的學生對字的筆順,間架結構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採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看筆順書寫,在老師範寫後自己分析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內的位置,爲今後的獨立書寫作鋪墊?

【課堂練習】

1.這些詞語你都認識嗎?

看見小船星星彈琴只?

閃電藍天兩頭尖丁冬彎彎?

2.藉助拼音,讀出謎語,把謎底寫在()裏?

千條線,萬條線,掉進水裏都不見?

謎底

【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因此採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學習漢字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其中感覺最成功的還是“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作小老師,能充分調動小朋友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每次“小老師”一上臺,其他小朋友的情緒便異常高漲,注意力也分外集中。而作了“小老師”的孩子也顯得認真負責“跟我讀”“跟我寫”“我要提醒大家”“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一招一式還真有模有樣,識字效率大大提高。當然“小老師”並不侷限於幾個人,學習好的可以作小組合作交流中檢查自學情況的“小老師”;學習中等的依據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帶領大家學習難度不高的內容;膽子小、學習較困難的更能透過當“小老師”樹立信心,變“被動爲主動”,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面向全體、培養習慣、鍛鍊能力。小老師活動的作用還真不容忽視哦!

TAG標籤:#說課稿 #彙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