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寫作指導>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選取方法彙總

2015年中考作文素材選取方法彙總

學問集 人氣:2.07W

中考臨近了,同學們準備好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分享的中考作文素材的快速選取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篇作文有一個主題,選取素材時,一定只能選用那些與主題相一致的素材,才能闡明主題,因此要把握幾個原則:一是要有典型性。這一素材是所有相關素材中最能體現主題的。二是要有感染力。即在可用素材中最能打動讀者。三是要有新穎性。這是指選那些時代感強,一般人很少見到或很少用到的,也可以是人們熟視無睹的材料,但能用出新意。具體說來,有以下一些選用方法:

一、素材選取途徑

1.挖掘現實生活

十年中考作文都要求學生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取鮮活的素材表達中心,表達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表達自尊自強、自信自律的情懷,表達對“真善美”的讚頌與嚮往,表達對老師家長的尊敬與感恩等。如2005年中考作文題目“充滿活力的歲月”就是讓學生“放飛活力”,可寫校運會班際之間400米接力賽的你追我趕;辯論會正反雙方的脣槍舌劍;藝術節搖滾樂現代舞的熱情奔放;英語周情景劇的歡聲笑語;科技節遙控航模的衝刺翻騰。至於“歲月”,只要你從時間跨度上(初中三年)選取幾個“活力”就行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發生着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把這些事情經過分門別類地歸納、整理,就是可用的素材。提煉選用生活素材,會使我們的作文充滿生活氣息,也更能吸引讀者。

2.重視課本內容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優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節,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來他們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並提高着我們的精神境界,淨化着我們的靈魂。我們何不從中選取一些精典的寫作素材呢?語文課本本身就是一部小小的百科全書,其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傳奇、凡人瑣事等等都有涉及,只要稍作整理歸類,就可作爲寫作的材料,即所謂“就地取材”。如:“讀《論語》至今已有10年,回味起來,最沁人心脾的是《論語》所蘊涵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侍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思想有悖於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源於生活,源於心靈的根本,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嚮往,這種理想也是我所追求的。”(2007年江蘇揚州卷滿分作文)本文段就選用了我們課本中有關《論語》的原文,以此說明自己“吃透《論語》”的經過和感悟,很有文化底蘊!

3.借鑑經典作文

經典作文即指同齡人所寫的優秀作文,包括中考高分作文。這些作文之所以能成爲“經典”,除了審題、立意等方面精妙之處外,在材料的選用上顯然也有獨到之處。我們閱讀同齡人的佳作,看他們是怎樣選用素材的,我們既可以借鑑他們的用材方法,也可以借用他們的材料,爲我所用,巧妙地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以表現自己的主題。請看一位同學寫的一段:“一道紫光摔開萬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作者把唐太宗論“鏡子”這一經典素材,用於“借”這一話題中。再看另一位同學的運用:“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鏡子,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照鏡子,才能隨時發現自己形象上的瑕疵,並設法彌補自己的美中不足,使自己更有品味,更完美。”這位作者借用這一素材,巧妙地用於對“鏡子”的評述。

4.化用名著形象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智慧結晶。近幾年來,許多中考優秀作文中,文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詩詞名句等被大量運用,使作文充滿着濃厚的文化氣息。如“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寄居賈府,雖說衣食無憂,但總免不了悲傷。賈府裏的很多人都各懷鬼胎,爾虞我詐,鉤心鬥角。身處這樣的環境,你該有多大的勇氣去消除那些憂愁啊。”(2007年江蘇常州卷《你還會進賈府嗎》)當然,選用名著中的人物,或是故事情節,不能生搬硬套,無中生有,胡編亂造,張冠李戴;所選人物形象要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5.引用作家名句

作家之所以突出,就因爲他身上存在着常人所不具備或難以具備的特性。如果把與他們有關的素材用於自己的作文中,也能增添文采或是說服力。如餘秋雨這位散文大家,在其《文化苦旅》中有這樣一句話:“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餘秋雨讚揚李白的經典句子。有同學這樣借用:“太白受人進讒,被玄宗賜金放還。失意之時,對月當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三分嘯爲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似乎讓我們也頗有豪情在胸了。

二、素材選取技巧

1.精篩細選,曲取其高

如何曲取其高?古人已有言:“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爲慎重計,只能作保守的估計;初中生選用高中生的優秀作文,很可能經過自我遺漏,僅獲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若取初中生的優秀作文範本,那就幾乎沒有取勝的把握。結果自己滿以爲會得高分,考分出來恐怕要大吃一驚。所以,初中生宜選用同齡人中的經典優秀作文及高中生的優秀作文(特別是記人記事議論類);又不可太高,取到作家身上去了。

2.精用素材,力避堆砌

文章不能少了素材,但並不是說素材越多越好。簡單的一則素材,同樣能起到詮釋話題的功效。如“一輛改裝的三輪摩托車馱着一臺輪椅。17歲的湖南男孩黃舸就‘坐’在輪椅上,48歲的父親騎在前面,3年來‘走’過了一萬三千多公里,走進了全國數十個城市。黃舸的生命可能只有18個春秋。輪椅上的黃舸不算‘坐’,疾病早已剝奪了他站或坐的能力。而他歷盡千辛萬苦一路尋來,一定要趕在生命的盡頭,對那些曾經幫助、鼓勵過自己的善良人們道聲‘謝謝’。”(2008年福州卷《感恩之旅》)文段中,只有一個人物:黃舸。一件事:向幫助過自己的人當面說聲謝謝。方式:“坐”在輪椅上。然而這一則素材就把“感恩”這一話題詮釋得淋漓盡致了。可見,素材像士兵一樣,在精而不在多,要儘量選用那些經典、有品味、有豐富內涵的素材。

3.角度獨特,與衆不同

作文中,我們最好能選用時新的甚至是唯我獨有的素材,但我們未必都能找到“獨家新聞”,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獨特的角度對素材加以分析和運用。如關於陶淵明隱居一事,多少年來人們都在讚揚他“不爲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這一高尚品質,但如果你換一種角度,如對他的這一行爲進行批評,指出他失去了作爲一位官員(曾任彭澤縣令)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只是爲了自身的高潔而棄社會責任不顧。這樣一來,這一素材不是鮮活了嗎?我們的理由是:中國封建社會,天下往往處在失道甚至無道的境況,在這種情形下,陶淵明的選擇未必是唯一準確和明智的。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仍然沒有退出濁流,保全自身,而是不屈不撓地爲國盡忠。林則徐更是“苟利國家生以死,豈因禍福避趨之”,義無反顧,終致發配邊疆。陸游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些歷史人物憂國憂民憂天下。陶公所爲固然可貴,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則更爲可敬。在當代,國強民富,政治清明,宜各盡所能,爲國效力,陶淵明的選擇就更不宜提倡了。

4.時尚前衛,新穎靚麗

在寫作中,許多同學喜歡選用引用頻率很高的名人名言,作爲自己的素材,這並非不可,然而,當大多數同學都選用這些名人名言時,必然有“撞車”的現象,那麼,我們何不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邊,放到我們正在置身於其中的社會呢?如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中所播放的模範人物、奧運盛事中的感人故事,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國內國際最新動態,甚至還有你我他身邊的凡人小事……這些新近發生着的事情,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最好的素材,而且非常新穎。選用這樣的素材不是更能起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作用嗎?請看這篇中考考場作文中的一段話:“看吧,德國總理‘鐵娘子’默克爾更像是一位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母親’,每場比賽她都拋開繁忙的國務,親臨球場看着偉岸、堅強的‘兒子’們奮勇向前。德國人向來認爲自私自利是一種恥辱,如今,他們用自己優異的表現贏得了國內外媒體的交口稱讚,他們很有希望繼續下去。”(2006年江蘇鹽城中考滿分作文)在多數中學生還不知德國總理爲何人的時候,作者能關注上臺不久的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在公衆場合中的形象,比起許多考生使用老掉牙的陳穀子爛芝麻,給閱卷老師留下的印象當然不一樣了。

三、巧用思維模式

1.聯想和想象思維

在寫作時,最終確定選用哪個素材,需要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才能更好地明確。怎樣通過聯想來選用素材呢?比如當我們已經確定一個主題時,首先要想到應該選用哪些素材進行說明。假如以“珍愛大自然”爲主題寫作時,下面這些素材似乎風馬牛不相及――“月球上的科學探測”、“襯衫盒子”、“計劃生育的國策”、“電腦”等。然而,我們進一步思考,也許就會發現它們與主題之間存在着某種“契合”的關係:“月球上的沙漠化環境――如果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和破壞毫無節制,將是未來地球的生動寫照。”“襯衫盒年耗大樹168萬棵,使我國本來稀缺的.森林生態雪上加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不實行計劃生育,博大的大自然也將無法忍受人類對資源的掠奪。”“電腦信息化技術帶來無紙化作業和無污染行業,可謂是大自然的福音。”這些聯繫,都將可能成爲文章的創新之處。

2.直覺思維

如果你去詢問一些作文寫得好的同學,他們是如何選用素材的,有的同學一定會這樣告訴你:“憑直覺。”憑着自己的直覺就能找到最佳的素材,聽來匪夷所思,但有時事實的確如此。例如在寫“誠信”話題時,一些同學的頭腦裏一下就出現了“商鞅立木取信”、“尾生抱柱”、“季布一諾千金”等等,或有關誠信的名言,如“言而有信”、“金口玉言”、“言必信,行必果”、“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等,這就是直覺思維。爲什麼有這樣的效果呢?前提還是需要大量閱讀和積累,在此基礎上經過有序地訓練,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合適的素材。實際上直覺思維就是一種靈感。

3.對比思維

當我們面臨幾個素材難以取捨時,究竟應該選用哪一個素材爲好呢?這需要同學們掌握對比思維的能力,對素材進行甄別、篩選。只有通過對比,才能明瞭哪一個素材更能表達主旨。如寫“冷”這一話題,一則素材是冬天的氣溫很低,人們穿着厚厚的棉衣;另一則素材是公交車上不讓座,人們居住在各自的“鐵屋”裏,老死不相往來。這兩則素材,前者直接描述自然的冷,似乎與話題關係緊密,後者又似乎與冷無關。其實只要仔細對照後,就會發現,前者膚淺而後者深刻,因爲後者是直擊人們之間缺少關愛這一事實,這也是一種“冷”,是人情之冷,是更深層次的“冷”,所表達的主題也更深刻。

素材一:河南開封市順河回族區城管局組織城管隊員與商販“換位”活動:城管人員去店鋪當商販,商販陪部分執法人員去街上糾章。在兩個多小時的“換位”過程中,雙方各自受益匪淺,都體會到了對方的艱辛。

素材二:時下,許多城裏人紛紛下鄉郊遊度假,他們住農家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體驗農家生活,別有一番滋味。而鄉下人則進城逛街購物,他們一邊逛街觀景,一邊悠閒自在地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

素材三:“壹基金”(李連杰壹元基金會的簡稱)是著名演員李連杰成立的基金會名稱,意思是每個人每個月捐獻一元錢,大家互相幫助,萬衆一心,集合每個人很少的捐獻,用大家的愛心讓小捐獻變爲大慈善,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素材四:2007年巴黎時裝週,莫萬丹一下子成爲各大品牌爭搶的焦點。當呂燕在歐洲時尚界走紅時,有人說是一個例外,而當杜鵑在歐洲T臺上“盛放”時,人們開始感到是一個標誌。輪廓帶有一點西化,顧盼之間的眼神讓人覺得很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王雯琴以這張亦中亦西的面孔,走上外國的T臺時,總被人質疑是否爲混血兒,而莫萬丹,更成爲又一個闖進歐洲模特圈的神話。

以上四則素材,都選自最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經典事例,符合“新穎”這一要求,那麼,如果我們以“時尚”爲話題進行寫作,應該選用哪些素材爲佳呢?

1.通過對比思維進行選取。前面說過,對比其實就是把幾則素材放在一起進行分析比較,尋找它們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上面四則素材,表面看來,與“時尚”最有關聯的就是素材四,這則素材是針對模特界而言,要想在這一領域保持優勢,只有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站在時代的前沿。從這一點上,本素材適合“時尚”話題。

2.通過聯想思維進行選取。從其餘三則素材來看,素材二表面上說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城市與鄉村在物質生活上的差距不斷縮小,城裏人與鄉村人相互交換生活方式。但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可以這樣聯想:生活富裕了(物質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開始追求另外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對今天的人來說難道不是一種時尚?由此可見,時尚的事物很吸引人,很容易爲人們接受,並廣爲流行。尤其是年輕人,崇尚“時尚”爲時髦。但是,如果僅僅以爲時尚只是跟髮型、服飾等聯繫在一起,這一話題的範圍也太狹窄了。看來素材二也適合“時尚”話題。

其他兩則素材從本質上說與“時尚”的關聯並不大,或者說沒有本質上的聯繫,如果勉強運用於這一話題中,必然會顯得牽強附會。

TAG標籤:#彙總 #中考 #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