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三篇

學問集 人氣:5.74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說課稿三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關於教材

《涉江採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古詩十九首》在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上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關於學情

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鑑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澱,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三、關於教學方法

1、聯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關於教具

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投影片

2、課文配樂朗讀

3、課文意境視頻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以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導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mdash;mdash;《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鑑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爲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爲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爲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纔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爲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爲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爲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纔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爲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爲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四季歌》選取了每個季節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春天——花兒,夏天——蟬兒,秋天——楓葉,冬天——雪花,以凝練生動的文學語言,熱情洋溢的'抒彩將其表現了出來。兒歌淺顯易懂,學生讀來朗朗上口。

二、 說“學情”。

經過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初具獨立識字的能力,能夠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積累,能夠說一句較完整的句子,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

四、 說教法。

(一) 直觀法:兒童的思維往往是藉助色彩形象來進行的。在教學《四季歌》

一課時,我根據課文內容“春天花兒笑,夏天蟬兒叫,秋天楓葉紅,冬天雪花飄。”製成了相應的四個動畫,將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美景依次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激發學習興趣。

(二) 誦讀法: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朗讀形式

引導學生做到“讀中有悟、讀時有情、讀後能仿”。

(三) 文本擴展法: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

“例子”,提高學生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後我設計了“噹噹小作家”的環節,讓小朋友仿照課文說句話。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五、 說學法。

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生字教學,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識記生字。對於課文的理解,則通過各種朗讀形式,讓他們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

六、 說實施。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以師生同唱《四季歌》引出課題,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二、學習兒歌

(一) 認識生字

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四季歌》一課共六個生字,我分爲兩次進行教學。揭示課題後,我問小朋友:“一年中有四個季節,你們知道是哪四季嗎?”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了“春 夏 秋 冬”四個生字,然後讓小朋友自己觀察,發現行之有效的方法識記生字。由於這四個字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爲了加深記憶,我設計了遊戲“搶氣球”,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玩耍中把生字牢牢記住。學完四個生字,我就把學生引入課文,讓他們兩次聽課文錄音,第一次,瞭解課文大概講了什麼,感知課文;第二次,邊聽邊記剩餘的兩個生字,學習生字“葉 雪”。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我努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

(二) 朗讀兒歌

《四季歌》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兒歌,教學時,我在學生認識了生字,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讓小朋友跟錄音讀課文,幫助他們把課文讀正確。接着,通過各種朗讀形式如:小組自由組合讀、比賽讀、師生配樂合作讀,使學生能夠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語言美。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學習拼音:ie üe er Ye Yue。

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的,他們擅長於記憶形象、具體的材料。教學“ie üe er”三個複韻母時,我藉助教材提供的圖片,通過圖與學習內容的有效整合,幫助學生記憶讀音。“Ye Yue”的教學則是通過與“ie üe”的比較,使學生能夠更快地掌握這兩個整體認讀音節。

三、複習兒歌

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色、形、聲並茂,就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它的出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啓動大腦左右兩個半球交替興奮,既可減少疲勞維持注意,又能激發興趣,促其主動學習。複習鞏固時,我利用多媒體的這一特點,設計了“春栽盆花”(複習拼音),“夏蟬上樹”(複習生字),“秋風落葉”(複習詞語),“冬堆雪人”(迴歸課文)四個遊戲,以美麗的畫面,有趣的內容,爲學生創設輕鬆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享受美的同時,有層次地,快樂地複習拼音,並用已學連詞組句。

四、學編兒歌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表現文字美,創造文字美是形成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賞花環節。在欣賞了各種美麗的花卉後,讓學生噹噹小作家,用美的語言仿照課文表達自己的所見,並且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說,說和別人不一樣的,與衆不同的句子。最後在學生說的句子中選四句組成一首新的兒歌,以齊讀這首我們共同創作的兒歌作爲結束。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了思維,使獲得的美得到了深化,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海底森林》是冀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小說。它節選自《海底兩萬裏》,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懸念小說。小說從海面上“怪獸”出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使市民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旋渦吞沒爲止,整部小說懸念迭出,環環相扣。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感受幻想的海底世界的特點。

追隨人物的行蹤,把握小說情節。

讓學生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提高他們的記憶力,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把握小說情節。

感受“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感受藝術魅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作者、作品簡介,故事梗概教參P178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動設計1。理清文章結構;

點撥1,按照“我”在海底森林中的經歷爲線索組織材料。

主要內容:(1)海底森林中有豐富而奇異的動植物;

(2)“我”在海底異常的生理反應;

(3)我們遇到了多種海洋動物。

活動設計二:學習文中對海底森林的景色描繪,理解描寫的作用。

1在描繪海底森林的自然景觀時,作者着力表現其“最美麗”和奇異的特點。

問題設計1:找出奇異的關鍵詞。

“垂直無目”“垂直向上”“只求有個支撐點”

完全不同於人們所見到的陸地植物的生長狀況,這樣一個世界,令人感到新鮮而好奇。

2表現最多的是“我”和尼摩艇長等人與海洋動物的接觸。

問題設計二:描寫了哪些奇異動物?

爲數甚多,比比皆是的動物,一米高的巨型還蜘蛛;各種各樣的小魚;漂亮的海獺;非常美麗的信天翁;令人毛骨悚然的角鯊。

作者不僅展示了海底生物的千奇百怪,也描繪了海底的地況。這些想象進一步突出了海底森林的奇異,也照應了文章開頭所說的海底森林“黑暗”的一面。

活動設計三:

領略凡爾納科幻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賞析:小說所描寫的海底森林是人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豐富的海洋知識,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學造詣,使他的描繪既給人以神奇之感,又會產生如見其景,如歷其事的感覺。

例:對各種海洋生物的介紹,如海蜘蛛龐大的體態,角鯊“暗淡無神”的目光,可以將“整個人咬成肉醬”的“鐵牙牀”,它通過吻周圍的小孔分泌出的一種含磷的物質等。

作者選擇文學的形式表現自己所的想象的一切,故事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環境描寫神奇多姿……他充分發揮了形象思維的優勢,把一個幻想的世界寫的如此逼真,如此感人。難怪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評價凡爾納“在構思發人深省,情節引人入勝方面,是個了不起的大師”。

活動設計四:感受凡爾納超超時空的憂思。

問題設計3:憂思表現在那幾個方面?

如:武器的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表現在本文中尼摩艇長及其同伴在海底的活動中對海洋動物的戕害。

三、小結:

儘管課文所選部分內容篇幅並不長,僅僅是“我”的海底之行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他會給讀者以“管中窺豹”之感,讓人領路到凡爾納科學幻想小說“把科學與文學結合的非常巧妙”的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

凡爾納在兩個世紀之前描繪的場面,令人觸目驚心。然而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地區仍有偷獵野生動物的事件在發生,現在人類已經自食其果了。凡爾納的作品猶如保護野生動物的警鐘,在人們的耳邊長鳴。

[板書設計]

海底森林

景色描繪:海底生物千奇百怪、新鮮好奇。

科學與文學巧妙結合 藝術魅力不同凡響

超載時空的憂思 警鐘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