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歇後語>關於歇後語的故事三篇

關於歇後語的故事三篇

學問集 人氣:1.82W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

關於歇後語的故事三篇

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雲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爲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miǎn)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裏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並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緻的綢緞小包,便令人開啟,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覆聖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黃蓋受命詐降到曹操的軍營,爲了取信於曹操,周瑜故意藉故痛打黃蓋一頓,讓黃蓋假裝氣憤而投敵。龐統勸曹操將戰船連在一塊,給周瑜利用火攻創造條件,最終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商紂(zhóu)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鉤不掛魚 餌釣魚,願意上釣的魚,就自己上釣。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 臣。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陝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 裏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業。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 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 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 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 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 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爲了釣到魚,而是 爲了釣到王與侯!”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 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

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纔對。於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着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 公。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爲他效力。

後來,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 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

問題補充:《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 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後以“太公釣魚,原者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TAG標籤:#歇後語 #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