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教學資源>語文知識>說課稿>高中音樂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學問集 人氣:1.69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音樂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爲什麼這麼教爲思路,闡述我的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第二節的一節欣賞課。作品爲bB調,4/4拍,旋律自由舒緩,深刻地抒發了在舊社會中,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封建勢力的阻撓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心情。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學會西北民歌“花兒”的相關知識,感受作品表達對愛情嚮往的情感,從而獲得民歌審美體驗,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二、說學情

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才能瞭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爲樂趣,學習已成爲自覺的行爲,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透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體會西北地區民歌的風格,增強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興趣。

2。透過對歌曲分段欣賞,並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3。瞭解“花兒”這一民歌類別,並能夠感受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情緒,增強對民族歌曲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聆聽並欣賞音樂內涵並瞭解“花兒”相關知識,感受音樂旋律特點。

難點是體會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風格特點,提高鑑賞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分段聆聽法、講授法。

學法:小組討論法、對比分析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在這一環節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初步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播放音頻方式進行匯入,播放歌曲《西部放歌》,與歌曲建立聯繫,由此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也更好的完成從課下到課上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爲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新課的第一環節,我會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屬於那種民歌體裁,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並詳細解釋“花兒”的特點;其次,我會再次播放整曲,並提問學生這首歌曲所表達是怎樣的情感,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總結這首歌曲表達的是男子對心愛女子的追求、愛慕之情。

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歌曲體裁有詳細的認識,並對歌曲的情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第三環節是分段賞析環節

細緻、精準對於作品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爲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瞭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的第一段,並提問學生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麼特點,修而生透過聆聽自由回答,由我來總結出樂句悠楊,起伏較大,多以四度跳進與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緩。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纏綿的情調,極富西北地方色彩;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欣賞第一段歌曲,並提問學生在歌詞的表達有何寓意,學生仔細聆聽並自由發言,最後由我總結出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山高地廣的景色,用了很多襯詞襯腔,在最後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愛的女子比喻成牡丹;然後,我會播放歌曲第二段,請學生聆聽第二段歌詞和第一段的歌詞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學生透過聆聽並思考進行自由回答,師生共同總結出第二段歌詞承接第一段歌詞,依舊把心愛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達了想摘卻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發了在舊社會裏,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實現,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之情;最後,我會帶領學生完整聆聽,並提問學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從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勢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出西北地區主要是黃土高原地形,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而當地人民經常站在山坡上遠距離的呼喊、交談,爲此,他們會把聲音拉得很長,便形成了這種高亢、自由的旋律。並且當地人民粗獷豪邁、不拘小節,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唱歌,是抒發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讚美。

透過這樣的設計,學生能由部分到整體的對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並瞭解西北民歌的風格。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爲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蒙古族歌曲《嘎達梅林,並請學生對兩首歌曲進行對比欣賞。學生聆聽後自由回答,我進行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節奏十分自由,情緒上是高亢、明亮;《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節奏舒緩,情緒是十分悲壯的。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卻都是富有當地民族地區特色的優秀作品。

這樣做這樣做是爲了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不同民族地區民歌的區別,從而對“花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並獲得音樂鑑賞能力的提升。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採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爲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請學生蒐集其他西北民歌,下節課一起分享。

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對西北民歌有更多的瞭解,從而提高音樂鑑賞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透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爲清晰明瞭。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六單元第歐洲民間音樂,拉丁美洲音樂中的第一課,也就是整本書的第十二節-歐洲民間音樂-風笛,排蕭.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包括多聲重唱-鳥兒在歌唱和風笛演奏-優雅,還有的就是排蕭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還包括音樂知識歐洲音樂.因爲學生普遍對音樂理論知識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講音樂知識的同時會盡量結合作品,讓學生輕鬆的接受.這節課我會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手段,貫徹思考,體驗,探究,實踐的原則,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輕鬆的學習,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知識時,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和影響資料,做到讓學生輕鬆的接受,努力讓理論知識變得不會那麼枯燥.這節課的匯入我用鐵達尼號的主題歌的音樂來匯入,着重讓學生聽有風笛演奏部分的音樂,並提問學生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由此來引出今天本課的餓主題-歐洲音樂.這種匯入從學生熟悉的音樂入手,讓學生能從熟悉的.音樂中感到親近與輕鬆,並能從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學到一些音樂知識.

四、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

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徵.

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餓概況.

2,瞭解風笛、蕭的音樂特點.

本課的重點是:從音樂中瞭解到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並讓學生結合作品瞭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

難點是: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並說出主奏樂器.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主要包括三首歐洲民間樂曲,我在整節課中會應用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1)匯入:我用鐵達尼號的音樂來匯入,特別讓學生來注意前奏的音樂是用那種樂器主奏,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題-歐洲音樂.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能從熟悉的餓音樂入手,引起學生對本課的親近與興趣.在這裏我主要應用欣賞法與談話法.

2)我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寫在本課開頭的李斯特的名言,並指出今天的教學任務:欣賞幾首歐洲民間音樂,並瞭解民間音樂的餓美妙與特點.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從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學生對民間音樂的餓印象,使學生了解到民間音樂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是極具特色的,從而昇華了今天的餓主題.在這裏我應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

3)完整播放<鳥兒在歌唱>,並請幾位學生來說說這首曲子的特點.他與美聲唱法有什麼不同?回答完畢,請班級上學過美聲的餓同學來演唱,讓同學們能現場對比聆聽兩種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後,教師指出這是一種歐洲唱法-歐亞唱法,並結合作品來解釋什麼是歐亞唱法.在這裏我應用的餓是談話法與參與實踐法,這樣的餓設計意圖是能讓學生近距離的餓體會兩種唱法的不同,並能透過請學生演唱,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4)完整播放<優雅>並提問:這首曲子用了那種樂器啊?學生回答;

風笛.

下面多媒體顯示風笛的形狀,教師簡要講解有關風笛的知識.完了之後,多媒體再彈出一個畫面,是中國的竹笛.透過對竹笛的餓介紹讓學生能分辨竹笛與風笛形狀上的餓區別.

最後教師指出不管是風笛還是竹笛他們都是民間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主奏樂器.這裏主要應用講授法,透過對比介紹,讓學生能事先體會到民間音樂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兩段音樂,請學生來分辨主奏樂器.

(一段是中國的餓竹笛,一段是風笛).教師鼓勵學生回答準確,這時侯教師拿出兩個樂器,對,就是竹笛與風笛,教師師範演奏,並請學生來學.當燃教師輝控制住場面,不會讓學生太鬧騰.在這裏我應用了實踐法,這樣能讓學生從親自參與演奏中體會到民族樂器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餓舞蹈>,教師順着音樂跳幾個羅馬尼亞民間舞蹈.完了之後,提問,主要由那種樂器演奏並出示排蕭圖示,簡要介紹排蕭並請學生來說明與風笛的區別.完了之後,再播放一遍音樂,請學生來體會這首曲子的餓情緒如何,並請音樂科代表來回答聽後的感受.完了之後教師鼓勵學生並指出;

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對與音樂的餓聽後感受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沒有固定的回答,並鼓勵學生今後多積極發言.再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應用談話法,設計意圖是透過對樂曲的欣賞,來教育學生今後音樂課上該如何表現.

7)最後請幾位學生來讀一讀上了這節課之後對後面的餓音樂知識最有感觸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來講歐洲音樂的特點,完了之後教師做補充.這裏我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

六、總結

本節課秉承着體驗,參與,思考的餓原則,透過學生的參與和與教師的互動,讓學生能瞭解到民間音樂的餓樂趣並昇華了主題.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中音樂欣賞第二單元《音樂的美》中的第二節《悲劇美》,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人類在創造歷史,開闢未來的的鬥爭中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與奮鬥犧牲,先進人物爲探索真理而經受磨難,仁人志士爲正義事業而獻身捐軀,人民大衆飽受壓迫和痛苦,這一切都是悲劇美取之不盡的生活源泉。悲劇美是在悲劇性的藝術表現中對美的肯定,它使人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藝術感召力,給人以激勵和啓示。

音樂不同於文學和戲劇,它在表現悲劇性衝突的具體情節方面受到很大侷限,然而它卻能以特別強大的力量表現悲劇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現最深沉、最激越、最動人的悲劇性情感。

透過對《悲劇美》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悲劇美是在戲劇性的矛盾衝突和悲劇性的藝術表現中對美的肯定,而且往往與崇高和壯美相聯繫,使人產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靈震撼,並以獨特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激勵和啓示,引發學生深層次的審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於1936年,“西安事變”前,詞曲作者張寒暉正在西安二中教書。當時呈現在西安街頭的東北軍官兵和大批東北逃亡者的慘痛的景象,深深觸動着他的心絃,於是便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他們飽含熱淚的如泣如訴的音調,憤恨哀傷的情緒,提示出當時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離鄉的東北同胞的悲慘生活,傾訴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西安事變”爆發前後,西安城裏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由於它唱出了全國人民的抗日心聲,所以迅速傳遍全國各地。

3、教學目的

①在音樂欣賞中,能夠隨老師琴聲哼唱有關悲劇美的音樂片斷。

②能獨立或與同學一起探討悲劇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學重點

①引導學生在傾聽悲劇美的音樂時獲得深層次悲劇美的情感體驗。

②理解悲劇美的基本含義。

二、說教法

1、匯入新課:讓學生談談對悲劇美作品的認識和看法,並舉例說出幾部瞭解的悲劇美的作品(如歌劇、戲曲、舞劇、歌曲等體裁的作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討論完後:教師播放課外補充作品《等愛的人》,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們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劇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近年來小煤礦安全事故屢屢發生和層出不窮,在資源開採暴利的貪慾驅使之下,忽視礦工生命安全。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訴、婉轉低迴、或暗淡深沉,或警號長鳴,這些都對於渲染悲劇美的氛圍,增強悲劇美感人的力量發揮着突出的作用。

2、欣賞《松花江上》

在整個20世紀,人類社會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者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盡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國東北,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序幕,1936年,當時身爲中學教員的張寒暉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大地犯下種種的滔天罪行和當地百姓四處逃亡的悲慘景象,他含淚寫下具有濃郁悲劇美風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經傳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共鳴。產生了重要影響,下面先讓我們將這首歌完整欣賞一遍。並思考:在欣賞過程中,透過聯想,你頭腦中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或場景:引發了你什麼樣的情緒?

(學生思考發言)

3、分段欣賞

這首歌採用bE大調,3/4拍,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結構。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兩個長樂句,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旋律以反覆詠唱的方式引伸展開,描述了東北家鄉的富饒美麗。第二樂句的結尾;旋律以“ ”下行級進到“ ”,加強了歌曲悲痛的情緒,表現出流亡者被迫與親人離散的慘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調上展開。前兩個樂句基本相同,只在緒尾的三個高降低八度。旋律帶有呼號,哀傷的感情色彩。

③當尾聲“爹孃啊……”的呼於搶地似的旋律出現時,歌曲的情緒達到最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勵人們起來戰鬥,抗日救國,收復可愛的家鄉。

4、瀏覽性的聆聽欣賞《光榮犧牲》、《英勇就義》、《一個華沙倖存者》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爲克服重難點採取的教法和學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並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爲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爲何》是諾拉·瓊斯的經典爵士樂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樂發展進程中具有標誌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納到高中音樂課程必修。

透過本節課歌曲的學習與感受,學生能夠感受爵士樂音樂特點,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二、說學情

那麼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爲樂趣,學習已成爲自覺的行爲,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教學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受、體驗爵士樂的風格特徵,瞭解相關文化及藝術價值,逐步對爵士樂產生興趣。

2.透過體驗、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樂的音樂特點,透過改編樂曲提升審美創造力。

3.認識爵士樂,瞭解它的發展和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欣賞,瞭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難點是掌握爵士樂的節奏特點,並透過實踐加深理解。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新課匯入——新課教授——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爲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分別播放民歌《茉莉花》和爵士樂《茉莉花》請學生感受音樂的不同,從而順勢匯入到本課《爵士樂》的學習。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新課教授環節

在這一環節我會針對學生身心的特點,利用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學生髮先歌曲的特點、體會情緒,並能夠透過進一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背後的文化內涵。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走進爵士樂,介紹爵士樂的相關內容,瞭解“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形式,並瞭解爵士樂的音樂特點。

其次,我會帶領學生聆聽《南部之子》感受作品的情緒特點及演奏樂器。

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以音樂審美爲核心,強調音樂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之美。同時,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對於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和音樂鑑賞能力有着重要意義。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在完成基本的授課內容以後,適當地拓展課程之外的內容,有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我會將學生分爲四小組,將樂曲改編成帶有爵士風格的《小星星》

(1)學生小組討論,根據爵士樂的特點進行創編,教師進行點評。

(2)學生演奏。

這樣設計,一方面鞏固了學生對本節課的認識,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四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並請同學們蒐集關於“爵士樂”的材料。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透過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爲清晰明瞭。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與舞蹈》第二單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數民族民間舞的重要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這種特殊的語言,直率、真摯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勞動、風俗、娛樂場景及思想感情,是實現他們精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優美的舞姿把人們帶入了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目標

(1)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與舞蹈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風格及動作韻律等特點。

(2)在欣賞、模擬、表演、創編等活動中,廣泛積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鑑賞和舞蹈表現力,並具有一定的創編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樂舞交融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熱愛少數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舞蹈是肢體動作的藝術,不僅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風格特點,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蹈的體態風格,靈活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難點是要求學生根據舞蹈音樂來進行創編。

 二、說學法

課堂標準關注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樂舞交融的教學活動當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用視覺來觀察模仿老師和圖片中所給出的動作,用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音樂風格特點,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表現音樂,並用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創設學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編舞蹈作品的熱情和信心,讓樂舞交融裝點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說教法

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原則,在教與學的問題上,從重教師的“教”爲主轉變爲以學生的“學”爲主;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問題上,要重點關注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爲了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圖像觀摩法、情景模擬法、比較鑑賞法等,從而使學生獲得感受與鑑賞、模仿與表演、創編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模擬,親近藝術。

課伊始,教師身着傣族服飾,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來以導遊的身份帶領同學們來到具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雲南,開展一次豐富多彩的“舞蹈採風活動”,期間採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問方式,揭示課題《傣族舞蹈》,爲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視頻鑑賞,領悟風格。

透過多媒體輔助式教學,請學生欣賞相關的視頻與圖片,鑑賞後請同學們來談一談: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瞭解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爲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領悟動作。

教師首先播放電腦合成的影片,呈現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手型、手位及腳位,讓影片所表現出優雅、柔美的靜態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學。抓住這一切入契機,教師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三人一組來模仿手型、手位及腳位,讓他們自己去感悟動作的要領,再讓學生看教師示範,啓發學生髮表評議,加強手型、手位及腳位動作要領的領悟,然後出示課件:借鑑觀賞由舞蹈家楊麗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靈》,使學生透過影視欣賞——交互模擬——教師示範——借鑑欣賞——師生評議等過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說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又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4、聆聽音樂,感受情緒。

首先教師給同學介紹雲南特有的民族吹管樂器葫蘆絲,讓同學們對它的外部結構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教師來演奏一小段音樂片斷,讓同學們瞭解此樂器的音色特點,然後完整的來欣賞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主要採用聆聽——討論交流——感受情緒等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感受、體驗:夜幕下的傣族村莊、鳳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莊恢復寧靜進入夢想的情緒,從而更好的揭示音樂的主題和結構特點。

5、想像創編,體驗成功。

根據剛纔欣賞過的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靈活的運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開展創編活動。首先由學生自主創編動作,初步感知,再把學生分成三組分別創編音樂中的一段,注意學生強弱搭配,然後以小組爲單位選派代表表演創編的作品,並進行自評與互評的交互式學習,同時爲舞姿優美的學生頒發獎品——金孔雀的掛飾,最後在歡樂的音樂旋律中讓

學生跟隨教師盡情的舞動起來,表達樂舞交融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這堂課推向輕鬆、愉悅的高潮。

6、課堂小結,藝術昇華。

我會告訴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發揚光大,使這朵奇葩光輝燦爛。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進入教室的那一刻開始,教師就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音樂舞蹈環境,使學生經過:情景模擬,親近藝術、視頻鑑賞,領悟風格、自主探索,領悟動作、聆聽音樂,感受情緒、想像創編,體驗成功、及課堂小結,藝術昇華等過程,逐漸熟悉瞭解舞蹈音樂的旋律,而且在樂舞交融中體會到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最後學生與老師共同表演創編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創造性的音樂舞蹈實踐中,由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始終保持着高漲的氣氛,達到了“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效果。

這堂課只是一中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個位專家、老師的幫助與指導!謝謝!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6

一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

一、說課程標準,即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主要講怎樣鑑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鑑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等。

二、說教材,即介紹課本教學內容。

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音樂的欣賞》的第一節《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這一課的導言和鋼琴曲《少女的祈禱》以及交響樂《第一交響曲》,因爲內容比較多,我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由於學生普遍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時候會結合音樂作品來分析。這兩節課我都會應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貫徹思考,體驗,表現的原則,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音樂。

三、說教法,即講解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特點,應用多媒體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和諧而愉快的情感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和感受音樂。

四、說學法,即講解學生如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我會盡量的結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授。兩節課我會充分做好跟學生的互動,在第一課時的匯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後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五、說重難點,即講解該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怎麼去鑑賞音樂,難點對陌生的音樂能夠升入的瞭解與認識。

六、說教學過程,即講解教學過程和具體教學步驟。

本單元主要是透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採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匯入:談話匯入:音樂與人生有什麼關係?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這有環節中我用的是談話法。

2)鑑賞《少女的祈禱》。

這一環節分爲兩個部分,先完整聆聽,思考後聆聽。第一部分由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開始,問題是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這裏應用的是談話法,接下來就是完整聆聽。這一部分應用的都是談話法,下面的提問:音樂直觀的給你什麼感覺?透過音樂你能聯想到什麼畫面?然後讓學生藉助課本詳細瞭解關於《少女的祈禱》這一首鋼琴曲的曲作者以及樂曲介紹。最後讓學生透過課本瞭解這首樂曲後進行思考與對樂曲的重新認識。然後播放第二遍讓學生帶着自己剛剛的思考去認真地完整欣賞一遍。提問學生第一遍與第二遍欣賞後有什麼不同。最後告訴學生在以後遇到一首陌生的樂曲我們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去欣賞它》

3) 拓展。《春舞》《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幹》

七、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透過課堂提問法與引導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鑑賞產生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7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一)教材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課共欣賞三首描寫天鵝的樂曲。第一首選自二十六課,由法國作曲家聖——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獨奏《天鵝》;第二首是學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鵝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場景音樂《天鵝》。重點欣賞第一首。這是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樂曲,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碧波漣漣的湖面上悠然嬉戲的優美形象。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透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與演唱,加深對同一主題卻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樂曲的理解。

2、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啓發學生透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天鵝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達到藝術薰陶與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養目標:透過對三首“天鵝”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促進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懂得繼承並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三)教學重點:

透過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獨奏曲《天鵝》的情緒和意境。在優美的旋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協作能力與羣體意識。

(四)教學難點:

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天鵝》音樂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二、精選教法,讓學生想學

1、以聲像呈示作爲輔助,採用啓發誘導式和師生互動教學方法

以加強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並將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引導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體現現代教育的效能觀。

創設意境、展開聯想,引導學生以主題因素的發展爲主要線索,透過對樂曲的分析與描述,層層深入音樂的意境,整體把握作品的脈絡。

教學中,師生雙方互爲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師與學生都處於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主、自覺的角色環境中,透過一系程序,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自由空間裏相互發展,相互創造,相互提高。

2、激勵創新教學方法

整堂課由“情境匯入——熟悉樂曲——‘畫面’聯想——合作演繹——創作昇華”五部分構成,在教學中採用藝術融合爲主要形式,將音樂、美術、舞蹈等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嘗試將欣賞和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透過課件的展示、教師言語的引導和激發,誘發學生的創作動機和創造靈感,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和啓發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三、暗授學法,讓學生會學

高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一)直觀教育方法,透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爲更好地發揮其想象力作鋪墊,進而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的嘗試。

(二)在動中學,樂中學,透過參與教學活動中愉快的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發揮創造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同時各顯其能:能畫的畫一幅《天鵝》畫,能舞的跳一段《天鵝》舞,能寫的寫一首《天鵝》頌,並能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四、巧設教學程序,讓學生樂於學

課前首先展示課件封面,播放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

(一)情境匯入

1、向學生展示配有背景音樂具有高雅氣質並寫有《天鵝》標題的頁面

2、簡單介紹樂曲《天鵝》。展示寫有樂曲簡單並附有與樂曲情境相關圖片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熟悉樂曲

音頻演繹,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在樂曲播放過程中適時地啓發誘導並演唱,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

1、展示寫有思考題的頁面,播放音樂及與樂曲意境相關的動畫視頻。

2、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師生共同得出樂曲特點,教師介紹樂曲作者與創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絃樂隊中的作用,並出示大提琴試奏。讓學生現場感受大提琴音色的魅力。

(三)畫面聯想

欣賞樂曲,展示豐富的天鵝圖片的多媒體頁面,教師在此過程中繪聲繪色的進行講解。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圖景和旋律中。之後檢測學生對樂曲的理解程度,分組討論,要求學生能情緒、意境、節奏、速度、力度五方面來突破這個重點。

放課件觀賞詩歌音樂《天鵝》,欣賞完後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力。

(四)合作演繹

鼓勵學生自我聽賞音樂《四小天鵝舞曲》進一步感受“天鵝”的音樂美,要求學生聽賞完後將樂曲的性格、天鵝的形象、樂曲的意境與前一首《天鵝》對比,用最簡潔、用最恰當的詞語概括它們的典型特點,然後再欣賞芭蕾舞《四小天鵝舞曲》,並請同學上臺模仿或自編動作隨音樂表演《四小天鵝舞曲》,教師點評。

欣賞舞劇《天鵝湖》場景音樂:放課件觀賞芭蕾舞劇中的劇情。由學生概括這首樂曲的性格、形象和意境,之後師生視唱樂曲,並用電子琴和其它樂器嘗試演奏。

(五)創作昇華

1、大提琴獨奏的《天鵝》樂曲做背景。要求學生根據音樂意境,體會樂曲所達到的情景和神韻,並據音樂意境在電腦上選擇適合的圖畫。展示有大提琴獨奏《天鵝》背景音樂的頁面(課件中出現提示文字:“歡迎來到尋寶屋。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尋找認爲合適的圖畫,放到‘學生檔案夾’中,希望這裏的‘寶貝’能夠滿足您。請同學們試試看!”),之後在電腦上展示學生選擇的圖片。

2、放課件,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引導學生根據音樂意境畫天鵝,頌天鵝。

在此過程中,我將巡視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啓發和指導學生的創作。學生自主創作結束後,挑選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學生闡述創作思路,之後進行評價。這樣讓學生的音樂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本堂課的亮點。

課堂小結:如詩如畫的45分鐘就要結束了,這節課我們透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瞭解三首描繪“天鵝”的樂曲 ,展示課件(板書),有高雅動人的天鵝、有歡快活潑的天鵝、還有優雅哀傷的天鵝,它使我們領略了音樂的神韻和魅力,但願今天的課能給同學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善於發現美、感受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藝術形象,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隨後,學生在激昂的場景音樂聲中隨音樂出教室。

五、感悟與反思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爲我們教師開啓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透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鑑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作爲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今天的說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的指導、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