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學問集>文學名著>佛學經文>心經>《心經》的筆記簡說

《心經》的筆記簡說

學問集 人氣:3.07W

心經》至少在唐代中葉以後,逐步成爲佛教信徒們以及佛教愛好者們用以指導人生修養、指導日常生活的重要佛教經典,併成爲了中華文化體系中的安心寶典。

《心經》的筆記簡說

在解放以後,夏老師答應我,到我家中來給大家說開示。有的時候臨時來,老師來了,我們臨時能通知的是俞府、齊府,離我很近,夏老師一來,我就騎了車子到這兩家,所以他們有時能參加。

今天我們以夏老師講的《心經》爲主,這是一個內容。但是夏老師講《心經》他是畫龍點睛啊,沒有把整個的《心經》講完。最後,又從《心經》畫龍點睛到了淨土。所以今天要把夏老師這一段的開示,向大家作一個彙報。

我的這個筆記記東西有個特點:很多是原話,我不能速記,我怎麼能夠記住原話呢?就是夏老師說好幾句話,我記一句,所以所記下的這一句是原話。但是儘管這麼記,一句一句摘下來之後,回頭你一看,很好的一篇文章!而且都是夏老師的精華。所以今天大家聽到這個筆記,也等於聽到夏老師親自在講。因爲它很多是原話,尤其是重要的地方,那絕對是原話!所以這個因緣很特殊。

首先夏老師談的是什麼?談的是佛講經的時候,佛說阿含說了十二年;因爲說了華嚴大家都不懂,佛就想般涅盤哪,那時梵天請轉法輪,佛就答應下來,就說阿含。

這是夏老師的話,大家都把它念下來,

quot;佛說阿含十二年,續說方等八年",那麼此後呢,就"說般若二十二年",所以說般若的時間(這全都是夏老師的話,別的我作一點解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說般若的時間很長。說阿含呢,是爲小乘、小學,所以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方等就要轉換了,就是喝斥小乘,讚歎大乘——方等的精神。最後要說到大乘就是般若。最後說到圓頓教。所以這個般若非常重要,說的時間很長。

這個前三句是夏老師的話,底下我再把夏老師的話念一段,要分別出來,不要跟我所解釋的混在一塊兒了。

quot;《心經》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經》全部。《心經》譯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種,常讀是玄奘大師所譯。"

看這一段,就說《心經》只是將近三百字啊,可是包括了《大般若經》是六百卷。《華嚴》只是八十卷,八十華嚴是最多的,還有六十華嚴,還有四十華嚴,《華嚴》不過八十卷,後來加了《普賢行願品》--八十一卷。但是《般若經》是六百卷,也就是二十二年所說的。那麼《心經》三百字就包括全部的《般若經》啊,這話很重要啊!所以咱們研究了《心經》,不就是研究了全部《般若經》嗎?二十二年佛所說的法啊!《心經》的翻譯本在清朝以前可考證的有七種,這裏頭玄奘大師所翻譯的是最簡單了,所有原來的譯本我都見過,有很多還都是跟普通經典一樣,從"如是我聞"開始,如是我聞,佛怎麼樣,一個法會,多少多少人,誰誰誰怎麼樣,然後觀世音菩薩,然後舍利佛問話,這才引出觀音對舍利子講,那這一段就是中間。最後也還有,大家都是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所以這經頭經尾還是有的。這是玄奘大師的譯本。鳩摩羅什大師也是如此,只翻譯發當中一段。現在一般大家所念的,都喜歡鳩摩羅什的。但《心經》唸的是玄奘大師的。全經是省譯了。這是剛纔夏老師這一段。我們稍微把它解釋一下。

底下我們再念一段文:

quot;玄奘大師取經時,從玉門關出,有三百餘人,歸時僅一二人。玄奘出玉門後,困難重重,無法前進,有老人授此經,乃克服困難,到達印度。"

這說明玄奘大師得這個譯本的因緣。出國的時候幾百人,這個都是一路上都活不成了,都過去了,是困難,困難極了。出了玉門關以後,在困難中遇見一個老人,得了這個經啊!後來有的書上記載,玄奘大師又找這個地方,再找這個廟,再找這個老人,找不着這個地方,連這個廟都沒有了。所以這個經的來源就很殊勝。所以玄奘--這個是(夏)老師的話:"玄奘能夠克服困難,能夠自個兒還回來,而其它人死了這麼多,就是因爲得力於這個經啊!

底下是夏老師的原文:"玄奘大師所譯最完善,文字少而攝義多。"所以這也就是大家都念的原因。底下夏老師的話:"今日講述斯經,當前之法會實甚稀有。"就讚歎當時在我家裏頭,那時候夏老師說這樣一個聚會實在是稀有啊。

底下就講經題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題這幾個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這幾句話很重要。這個經題,'般若波多蜜多心經'這是幾個字啊?沒幾個字啊,這個經題這幾個字,就包括一大藏教,還不是僅僅只包括六百卷《般若經》啊,整個釋迦弁尼佛的一代時教全包括進去了。若能明得,你能明得這個經題,你就明得整個的大教啊!所以這種的話,不是透脫的人說不出來的,不是通宗的人說不出來的。你從文字上去搞,你最後登峯造極就當個佛學家啊。所以這個是極殊勝的話(法)啊。所以底下夏老師著重講了經題,經文沒怎麼講,這也是很大的特點啦。

所以這個特點就使我想起,當年梁武帝時大家要請志公,志公和尚他是有神通有嘛,大神通、神變啦,不可思議啊,這梁武帝就是因爲他的神變,說他是妖人,把他圈到監獄裏頭去了,他從監獄照樣出來,還是到處去做功德,所以梁武帝你圈子他也沒用啊,所以後來很尊敬他,後來請志公講《心經》,志公說:'我不能講,你們國內有個人能講。'說:'誰?''傅大士能講。'傅大士是居士。把傅大士請來了,傅大士升座,拿了一個尺,一揮,下座了。志公說:'大士講經盡。'大士講經講完了。所以這個就是說,在梁武帝遇見達摩之前,就遇見傅大士他都吃不消,梁武帝自個兒講經講得天雨花呀,但是對於那些大德,他還是吃不消啊。大家要知道。

所以夏老師也不是那麼樣一句一字,象現在的教師講國文似的那樣來講呀。不過我把它畫蛇添足,我把它補上了。也就是講了,般若是體,叫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是本體啊。這個本體,它就要有作用啊。咱們先念原文啊,不然就搞亂了,

quot;般若是體,波羅蜜是用,若非波羅蜜,則般若何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是體,體它一定要起用,要有作用,波羅蜜就是用。"波羅蜜"咱們要把它翻譯出來,是"彼岸到"-這外國的文法跟咱們中國文汪常常是顛倒的,咱們說"到彼岸",他是"彼岸到",這叫"波羅蜜"。如果你這個般若,你不能夠"波羅蜜",你就是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從此岸渡過煩惱到達彼岸,那這個般若有什麼用啊?(就如上頭的話一樣)。底下夏老師有解釋:

quot;般若有三。"

有三種啊。

一是文字般若,二是觀照般若,三是實相般若。"所以有三般若,這是非常重要的..

quot;波羅蜜有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般若"

波羅蜜就有六個字,其實這六個是萬行中歸納爲六個,其實是無量的行,殊勝的修行。這六個波羅蜜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底下再讀原文:"般若譯爲甚妙智慧,人人本有,不從外來,名爲自性、真如、菩提、圓覺、方便均可。乘般若才能渡過生死海。"

這一段就說了三個般若、六個波羅蜜。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這頭兩個字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波羅蜜就有六種了,到彼岸了,從佈施啊,你要把東西給別人哪,持戒啊,是要遵守戒律啊,精進啊,忍辱啊,禪定啊,加上般若啊,這是六度啊。

般若是什麼意思呢?過去就是說,這意思太多了,咱們中國的語言哪,你有能夠很好地表達它,就不翻譯,所以般若沒有翻譯。就是音,當時這個音人家讀"班弱"就不對了-般若(borou),比方說這些寺廟稱爲藍若(lanruo)也是這個字,古時候是讀作般若(borou)般若要譯可以譯爲"甚妙的智慧"。我們譯爲智慧,往往就把它與我們自己所體會的智慧混淆起來了,等同起來了,那是大錯。還有的把它與世智辯聰等同起來了,那就是錯得不知哪兒去了。世智辯聰對於學佛說起來,不是好事,是壞事,是非常壞的事,一個具有世智辯聰的人和一個精神病者學佛的困難是同等的,所以稱爲八難哪,你看看,這個聾子、瞎子、啞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辯聰,這都是屬於八難哪,聾子,講法他聽不見;啞巴,他不會提問題;他不會說話;瞎子,看經看不見;精神病,神經錯亂。那跟世智辯聰困難是一樣的。所以般若全不是這回事。勉強可翻爲甚妙智慧,很殊勝、很微妙的智慧,這是般若。這個般若是什麼?底下就重要了,是人人本來有的。大家以爲,我博學多聞,我就有了般若。你就恰恰是完全錯了。是你本來有的,不是從外面得來的,不是從外面進來的,所以禪宗說,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哪,什麼是門呢?眼睛、耳朵這些是門哪,從這裏進來的,不是你家裏的寶貝啊,你本來有啊。這個話就是般若,告訴你是本有的,這是任何其它宗教、學術裏頭所沒有這樣的內容啦。這個般若,也有個名字,名爲自性,名爲真如,名爲菩提,名爲圓覺、方便都可以。你要坐上般若的船,你才能渡過生死這個海洋。生死如大海啊,你怎麼樣才能渡過大海,你要有這個殊勝的般若啊,坐上這般若的船,才能渡過這個海到達彼岸哪,波羅蜜的意思就是剛纔說的到彼岸。

再把夏老師的原話說一說:

quot;波羅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盤,中流是煩惱。"

打個譬喻,這一岸是什麼?這一岸就是生死輪迴啊,一口氣不來下輩子變什麼你不知道,你輪迴永遠不休。六道中,人已經大家都覺得酸甜苦辣不是滋味了,人還是善道。你變成畜生,最常見的是豬嘛,豬不但它自己被殺,而且它的子子孫孫註定都是要殺頭的,而且肉要吃光的,此人就苦了。畜生底下還有餓鬼啊,沒有鬼是不餓的,一吃東西東西就變成火,爲什麼要放焰口,焰口這兩個字怎麼來的,就是口裏頭冒火,就稱爲焰口啊,所以修這個法是密法啊,就是解除它這個火,讓它把東西吃下去,所以人死了要放焰口,就是這個功用啊。那麼鬼底下還有地獄啊。這是生死之苦,輪轉不休,這是此岸。彼岸就是涅盤啊,涅盤就是寂滅、圓寂,圓寂-德無不備,所有的一切德沒有不具備的,所以叫做圓,寂,障沒有不除的,所以叫做寂,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那是彼岸,清淨啊,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所以涅盤是彼岸。衆生就是煩惱。

底下又是夏老師的原文了:

quot;般若的反面是無明、愚癡。般若既是本有,爲什麼當前是無明?"

這問問得很好。它成爲語言,它有個對立面了嘛。跟般若相反的就是無明,就是愚癡嘛,無明就是生死之本啦,那麼般若既然是本有的,爲什麼現在你是無明呢?

這是由於,夏老師原話:

quot;背覺合塵即無明,轉識成智即般若。"很精煉。你揹着了覺悟,你去跟這個塵,塵是什麼呢?不是塵土的意思,這是佛教名詞,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塵,所以稱爲六塵,一切所看到的顏色,一切所聽到的音聲,嘗的滋味,身上的這種感觸,鼻子所聞的香臭等等的,以至於思想所能分別的種種是非,都叫做塵,你背覺去合塵,本有般若你就違背了,你就是追逐於美色、美聲、美味啊,它向去追求、愛戀啊,所以叫背覺合塵嘛,跟塵去相合,跟覺相背,這就是無明。你本來是般若,那爲什麼現在……那是因爲你背覺合塵哪,處處在背覺合塵嘛,是不是?怎麼能恢復本來呢?已經這樣了,你現在怎麼能恢復呢?轉識成智,咱們是八識啊,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前六識,第七識是末那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把這八識轉成四種智慧,就是般若。所以你要有般若,你才能使八識得到轉變哪,這個轉變就是般若。

底下又是夏老師的話:

quot;能參加今日道場,皆多生因緣哪,菩提(善根)、福德、因緣缺一,皆不能參加,此道場真是百千萬劫難遇者也。"

所以這句話,也適用於今天咱們這個聚會。能參加這個道場,都是多生的因緣哪。就是,恐怕有人是來幫個忙,做一點工作,並不是佛教徒,那麼耳朵裏頭能聽進一句半句,這都不是簡單的事。善根、福德、因緣缺一都參加不了,這些事,它就是有障礙,接他這個車,差點就成障礙。所以要知道,就是這個事難辦,別的事都好辦。所以你要成立一個道場,弘揚一些佛法呀,做這些事,最難最難了,缺一你都參加不了,它不定什麼時候出障礙,自個兒或者什麼,所以這個真是百劫、千劫、萬劫難遇。劫是個時間單位,代表時間,一劫的時間有多長呢?這個數字不好說了,數你說不清啊,你也說不完哪,你要說萬說億,你要說多少億啊,你說不完啊,只能打個比方:四十里見方的一個長石頭,開人穿着極輕的輕紗,五百年下來一次,用紗在石頭上學麼輕輕的一抹,多時把這個石頭抹光了,這叫做一劫。所以就是說你三途一報五千劫,你聽這話就這麼馬馬虎虎,你不知道你入三途之後,你一受這個報,你要出來這個報,你得多少?你得經過五千劫啊,劫是多長的時間啊,不能夠掉以輕心哪。所以這是百千萬劫難遇。大家能夠難?遇的能?,就必須要把握這個機會,在今生解決問題。所以今天能遇到這個,過去多生多劫你都修了,修了半天你今生還只是這個樣,你再這麼轉下去,轉到哪天才能轉出來啊?所以就下定決心,這一生解決問題啊。

底下就講到經文了,就是說:

quot;觀自在就是觀世音,一位菩薩,兩個名號。"佛菩薩都有無量的名號,觀自在就符合《楞嚴》裏頭耳根的那個法門,它就是觀自在,反聞聞自性。《法華》尋聲救苦,就是觀世音哪,是不是?哪兒有一聲,一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到,就救你。所以觀就是慈觀、悲觀、智慧觀哪,聲音就是幻音、妙音、海潮音啊-經上的話。夏老師《觀音贊》很好,希望大家能體會,經裏頭有《觀音贊》。所以我們對於觀音哪,要進一步瞭解。

底下又是原文:

quot;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實相是體,文字是相,觀照是用,由文字而觀照,而實相。"

那麼我解釋了,既然是這麼重要啊,那麼我們就要問怎麼下手,下手呢,不是說了三個般若嗎?實相般若、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就是這個實相般若是本體啊,觀照般若是作用啊,文字般若是所顯現的相,文字不就是相嗎?大家可以看到這文字啊。所以就從什麼呢?從文字般若下手啊,所以離開文字,般若是不行啊,從文字上下手,從文字而觀照,就是說從文字裏頭意思我們來觀照啊。這觀照也有利根,也有鈍根啊。就一般的根器來說,告訴你這個求,起碼來說吧,色即是空,這句話就可以常觀照嘛。你愛戀的世間的這些個好東西,那不都是色嗎?聽說哪兒傢俱展銷,想我趕緊換身傢俱去,西裝展銷…是吧,那都是色啊!你想色就是空啊,你好一點與壞一點有什麼關係嘛,你這不就是好一點嘛。所以下手還是很容易的,一步一步的從文字而觀照啊,最後都只剩下…你要都能五蘊皆空,那不就慢慢的就可以證入到實相了嗎?就是這樣。

底下又是夏老師的話:

quot;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離般若。"

菩薩修六度,六度每一度都可以到彼岸,但是每一度要離開了般若,就不能到彼岸,所以前五度如盲啊,前五度跟瞎子一樣。所以現在一些人禪定,很多人得了很好的作用,你看我這兒來了一個人,他這個禪定的…

quot;行人需多少困難、、失敗、六類、流淚,不能進門。六祖是一超便入門。"

一個特殊…"先說到這兒。你是經過多少困難,流多少眼淚,多少挫折,你才能真進門哪。例外的是六祖啊,一超直入。

第二,夏老師說:

quot;行者第一步以觀自在入手,觀自己念頭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習氣。最要緊是破我執,根本問題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護疼,哪兒疼,哪兒下針。"

這很好,第一步是觀自個兒的念頭,在不在?所謂善護己念。我們受比丘戒,你有了行動纔是破戒;你要是受了菩薩戒,思想動了就是破戒啊!現在大家隨隨便便就受戒,不把這些重要事情給大家講清楚,那他就時時都在破戒之中了。不是做了壞事纔是破戒,你思想一動就是破戒啊。看見一個美色,看見一個裸體女人,心裏一動,就破了色戒了,破了淫戒了。所以要觀自外兒,在念頭上用功,善護己念哪。要知道自個兒有哪些毛病和習氣啊,自個兒要有自知之明啊,這就是說,最要緊的就是破除我執,我們一切毛病最主要的是我執,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個有我呀,這個我字可確實不容易去掉啊。根本問題是改造自己,所以一個人說不想改,就沒有成就,改造自己就是成就自己。所以我跟我大舍妹說:"你一貫正確。"就說你一貫沒有進步嘛。老以爲你那個是正確的,你就沒有改造嘛,沒有改造所以你老是說:"我一貫都是正確的",你沒有改造,沒有改造就不會在成就。不能護疼,他那個疼的地方就是毛病所在。最近來了一個美國的,在美國在臺灣都是個頭頭,一個女的,講《楞嚴經》,講《維摩詰經》,講《六祖壇經》,到中國這兒天,那麼還請她講,她透過了政協,透過教務處的黨員,跑來跟我聯繫,說她要來。我說讓她來吧。談了兩次,頭一次就談她怎麼樣怎麼樣,第二次她再來提問題的時候,我一追問,她就講錯了嘛,在最根本的地方講錯了。她跟那個沈家楨是一塊兒的,我連沈家楨也一塊兒批評了。她就是,這一點,我給她指出來了,她把那個"入流亡所"的入流解釋爲入聲音之流,我說:"錯了。入聞性之流。"她跟我擡槓,後來她說:"那個註解都是這麼說。""跟我這麼說話!""我就不對了嗎?"我說:"跟那註解一樣,單獨是你一個人這麼說。"她就是不知道,她那個是護疼,那些註解不能拿來改正自己啊,那只是護疼啊。你得捨得疼啊,下針哪,哪兒疼,哪兒下針哪。這個過程就是你一發現毛病就護着它,讓它在那兒存在啊。所以這一段是真實的般若,所以夏老師說,"查過去習毋自欺"啊,就指這一些。

TAG標籤:#筆記 #簡說 #